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2日电(石榴 姜玉坤 王天德)提起去年12月退役的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连三班几名老兵,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空巢老人陈福贵情不自禁地吹起了葫芦丝,一曲《接过雷锋的枪》诉说着老人对“兵儿子”的赞许和思念。
自1976年开始帮扶孤寡老人以来,三班坚持37年学雷锋不断线、不松劲,共接力照顾137位孤寡、空巢老人,用一腔真诚和爱心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的精神追求,被驻地群众亲切称为“塞外雷锋班”。
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
说起1976年冬天那件往事,团政委张志坚饱含深情。
当时,正随部队执行任务的三班战士,在路旁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老人。老人叫丁富,因承受不了丧子之痛而精神失常。把老人送到家,见土坯房四面漏风、锅里的红薯白菜汤结满冰碴儿,战士们落泪了。
时任班长王庆和当场承诺:“丁大爷的生活,以后我们负责照顾!”从此,买米送面、担柴挑水、端汤送药……三班战士接力照顾老人12年,直到1988年老人去世。
近些年,战士们发现,随着时代发展,孤寡、空巢老人们不愁吃穿了,却更需要精神关怀。定期登门探望、陪老人聊天、读报、煲“电话粥”、心理疏导……如今,为孤寡、空巢老人送精神食粮,成为三班学雷锋的新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