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歷史虛無主義並不“虛無”--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王志民:歷史虛無主義並不“虛無”

王志民

2015年09月02日14:14  來源:人民論壇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歷史虛無主義曾經與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幾度較量后黯然失色,日漸式微。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又沉渣泛起,有抬頭蔓延趨勢,不僅在學術界暗流涌動,時隱時現,而且開始將其主戰場從學術領域向互聯網及新媒體等領域擴展。其實,歷史虛無主義並不“虛無”,具體表現為“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通過借古喻今的形式實現其政治訴求,否定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實現全盤西化。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和錯誤傾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充分認識其危害,以科學的歷史觀給予有力回擊。

  一、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

  歷史虛無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不“虛無”。虛無主義最早產生於18世紀末的德國思想界,形成背景是德國作為后發國家面對英、法等國工業化成功的無奈而要選擇新出路,其價值目標是試圖用唯心主義世界觀改變德國的落后狀況。這一時期的德國思想家從雅各比、費希特、黑格爾、施蒂納、尼採到海德格爾都認為宗教的存在是德國落后的根本原因。施蒂納否定一切神靈的“無”和尼採的“上帝已死”,均是虛無主義的經典表述。歷史虛無主義傳入俄國后,屠格涅夫的《父與子》通過小說的形式將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明確展現出來。屠格涅夫不僅否定藝術和宗教的存在價值,而且要徹底摧毀俄羅斯傳統價值和傳統秩序。

  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一開始就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五四前后,陳獨秀曾經批判了“俄國的虛無主義和德國的形而上的哲學”,在其發表的《虛無主義》一文中寫道:“可憐許多思想幼稚的青年,以為非到一切否定的虛無主義,不能算最高尚最徹底。……我敢說虛無思想,是中國多年的病根,是現時思想界的危機。”20世紀30年代,歷史虛無主義者又提出“全盤西化”、“充分世界化”。自此,歷史虛無主義便一直與全盤西化如影隨形,形影相吊,一直延續到今天。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逐漸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歷史虛無主義隨之失去影響。20世紀9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歷史虛無主義提出“告別革命”之說,而再度興起。

  近年來,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需要新的理論探索,歷史虛無主義者再次死灰復燃,政治上,提出“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共產主義渺茫論”,將西方社會的發展道路奉為“人間正道”﹔經濟上,用新自由主義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文化上,主張全盤西化,否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相對立。歷史虛無主義者正是以歷史研究為名,從唯心主義歷史觀的視角斷章取義地挖掘歷史的支流問題,甚至虛構歷史事實,給人以新奇的感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些不明就裡的人,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披著學術外衣的歷史虛無主義更具迷惑性。無論對歷史虛無主義追根溯源,還是對其現實表現深入分析,都說明歷史虛無主義不僅僅是一個單純學術范疇的問題,它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和極強的意識形態屬性。

(責編:潘旭海、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