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

李延兵 劉妍彤 褚楚

2015年07月04日09:18  來源:中國青年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

  講述紅色文化故事“愛我中華 永遠跟黨走”主題網絡訪談活動現場。圖為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左二),陳賡大將之女、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陳知進(中),唐凱將軍之女唐捷(右二),《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學高級教師紀連海(右一)做客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李延兵 見習記者 劉妍彤 褚楚)“抗日戰爭是非常偉大的戰爭,我們的前輩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忘記歷史就是忘記過去,也就是忘記了你的根。”

  “我的父輩18歲時的理想信念是救國,我18歲時到了雲南邊疆為祖國站崗放哨是為了保衛國家。今天,青年人也到了18歲,到了人生選擇的關口,強國是這一代年輕人不可推卸的歷史擔當,是我們幾代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希望能在這一代青年人手中實現。”

  “青年人隻要履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為我們這個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國家添磚加瓦。”

  ……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回顧抗戰勝利以來中國走過的崢嶸歲月,砥礪青春、恢弘愛國主義精神,中央網信辦牽頭組織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中國青年網開展“講述紅色文化故事”系列網絡文化活動。7月1日下午,以“愛我中華 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講述紅色文化故事”訪談活動在中國青年網舉行,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陳賡大將之女、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陳知進,《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學高級教師紀連海,唐凱將軍之女唐捷做客中國青年網演播室,說革命家事、談紅色家風,圍繞革命史、抗戰故事等為網友打開“紅色記憶”之門,重溫黨的歷史,在青少年群體中引發廣泛關注。

  訪談現場,四位嘉賓告訴廣大青年網友在近現代風起雲涌的歷次革命運動中,歷史如何選擇了黨,回憶革命先輩抗日救國的英勇故事,講述怎樣將老一輩的優良品德傳承影響后人,從而影響更多的青年人。

  告訴我們的孩子 什麼是真正的抗日戰爭!

  “在晉冀魯豫太岳軍區的一次作戰中,光日本的一個校級以上180多名軍官組成的‘戰地參觀團’就被我們一舉全消滅。”針對近日網上流傳的抗日戰爭中共軍僅殲日軍851人,單場戰爭不超過50人的謠言,陳知進回擊得擲地有聲。將門子女的血液使她說起這些時顯得異常驕傲和挺拔,而關於抗日戰爭,她和其他三位老師要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

  近來污蔑英雄的謠言以及將抗戰矮化、妖魔化的言論屢見不鮮,這些不實言論像個黑洞,會歪曲掉青年洞察歷史的視角,吞噬掉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舍身報國的精神傳統。

  對此,在七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四位嘉賓認為自己有責任站出來,在訪談中還原歷史的真相,“告訴我們的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抗日戰爭。”

  訪談現場,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回顧抗戰歷史。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攝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羅援將軍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1931年開始,抗日戰爭打了14年。太平洋戰爭之前的1938年、1940年,我們分別牽制了日軍陸軍主力94%和78%,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的1942年、1943年,我們仍牽制了日軍主力的64%和54%。日軍在中國被殲滅155萬,投降178.3萬人。我們在14年抗戰中,傷亡人數350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根!

  奉獻源於情懷,情懷源於經歷。老一輩革命者經歷了整個抗戰,他們有著對民族最純粹最熾熱的愛。“現在的孩子缺乏這段經歷,我們就要通過把這份愛講給他們。所以,歷史不容篡改!”陳知進說。

  回顧歷史,唐捷說:“在我們小的時候,50、60年代,我們教科書裡面還有很多父輩們抗戰的歷史,現在的教科書裡面還有多少呢?”

  “我1986年參加工作時講抗日戰爭是6節課,現在變成了一節,14年的抗戰40分鐘講完,要講日本侵華、國民黨正面戰場,還要講緬甸的戰場,平均下來每個竟然10分鐘。”紀連海作為一名資深歷史老師的慨嘆,“歷史和教育不容割裂,記得牢的才是傳統,留得住的才是情懷。”

  訪談現場,唐凱將軍之女唐捷希望教科書中應該增加紅色故事的教育內容。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攝

  歷史屬於我們,更屬於我們的下一代。唐捷說:“以前教科書中還有很多紅色故事,很有教育意義。從教育的根本上來說,教育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從教科書、從課本中了解歷史。”

  今年9月3日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國家要舉行抗戰勝利大閱兵,“這是對我們這代人最大的震撼,歷史不是史學家口中的故事,而是我們的父輩實實在在走過的人生。要讓青少年認知歷史,讓他們知道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打出了民族的尊嚴,改革開放后不應該把這些情懷抹掉”,而是要將它喚醒,喚醒我們全民族的偉大復興。”紀連海認為,信仰是去相信我們從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相信的。

(責編:宋煦冬)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