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2】

李延兵 劉妍彤 褚楚

2015年07月04日09:18  來源:中國青年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暢談紅色故事:鐮刀斧頭光輝永耀 信仰鑄就苦難輝煌

  為信仰而戰 共產黨人不為自己謀私利

  托爾斯泰說,英雄主義是在於為信仰和真理而犧牲自己。如果說今天幾位將軍后代有著更為純粹的信仰,那是因為他們離英雄更近。

  “今天是建黨94周年,作為中國共產黨員,我為我們偉大的黨感覺自豪和驕傲。”羅援說,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取得輝煌的成果,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勇敢的精神和對黨的忠誠。

  “我父親去世時我還不到11歲,但父親給我講過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提起父親陳賡大將,陳知進語氣柔和了許多,在她娓娓道來的敘述中,這位開國英雄的背影顯得親切而鮮活。

  陳賡大將之女、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陳知進回憶父輩抗戰的錚錚歲月。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攝

  “一是我父親救蔣介石的那段經歷,很多人不理解,可懂他的人明白這就是他的信仰。他救蔣介石,因為當時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的領袖,是他們的領導,他們走在同一條民族復興的路上。”面對蔣介石的招降,高官厚祿和威逼利誘,陳賡沒有絲毫動搖。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卻在同伴的誤解中流下淚來。“當時王明說陳賡被捕了,要麼會死,要麼會叛變,既然他出來了,那肯定是叛變。當時我父親很委屈,還找聶帥大哭了一場。”可哭過之后,重回戰場的他還是那個獨當一面、運籌帷幄的將軍。

  老一輩的革命者有這種信念在,不會去為個人謀任何私利,這一代人的信仰和情誼,決定了他們一輩是堅定的共產黨員!

  陳賡將軍的情懷只是老一輩革命人的縮影,在將軍的背后,無名英雄的奉獻與犧牲一樣的可歌可泣。

  羅援說:“我父親16歲參加紅軍,在整個長征路上犧牲了4000人,到1952年我父親回到老家,一塊去的22個伙伴隻剩他一個人了。他的一個好伙伴曾把我父親叫到身邊說:‘我走不動,肯定看不到祖國的勝利,你們要把紅旗插遍全中國。’”一句話,成了羅青長的理想信念,也成了全軍戰士日日所想、夜夜所盼的未來。

  鐮刀斧頭的光輝照在父輩身上,集體信念在那段苦難的歲月裡被放大、升華,並最終被冠以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軍魂!

  “抗美援朝時美國的鋼鐵產量是中國的144倍,聯合國軍的坦克是800輛,我們的裝甲部隊正在組建過程中,可以說是800:0。美國的一個團的軍事火力超過中國一個軍的火力強度。可即便這樣,我們仍殲滅美軍39萬人。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這就是我們苦難的輝煌,是我們的軍魂和信仰。”羅援如是說。

  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緊握接力棒!

  老一輩對黨的忠誠和信仰鑄就了一段段光輝的歷史,而他們的優良品德也在他們的家庭中得以代代相傳。現在有人稱紅色革命先輩的后代為“紅二代”,他們的“紅”,是對父輩紅色精神的一脈相承,是歷史與未來精神貫通的一座橋梁。

  在陳知進的記憶裡,父親對她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雖然父親並沒有立什麼家訓,但是對她的影響卻很大。“父親身體不好,病重的時候總是跟母親囑咐,要把自己的經歷跟孩子們講,要讓孩子們記住過去的艱難歷程。”陳知進回憶父親在世時對子女殷切的希望,有些畫面,她至今難以忘懷。“他很希望他們的革命經歷讓后人知道,讓我們了解過去,才能知道他們的信仰、力量是從哪兒來的。”

  陳知進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期望,如今他對於孩子的教育,也遵循了父輩的教誨。“我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給他講黃繼光、董存瑞和父親陳賡的故事,他聽著也很津津樂道,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父輩的影響下,陳知進摸索著,用最合適的教育方式,將父輩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她覺得這是父親留給她的期許,同時也是家庭留給她的使命。

  跟陳知進一樣,在唐捷的家庭裡,紅色教育的傳承也從未間斷過。“我的父親特別重視教育,每個星期都會開會,會說我們表現得怎麼樣。”父親為他們制定“操行評定”,每天都會給念一遍,這件事情,至今讓唐捷難忘。

  而羅援對於紅色精神的傳承,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他們祖孫三代18歲的經歷、是祖孫三代的傳承理想、信念最好的例子。“我的父親在18歲的時候是一個紅小鬼,參軍以后到陳賡大將的情報部門,當時他的理想、信念就是救國,我18歲的時候參軍到了雲南,在邊疆為祖國站崗放哨,我的理想信念就是要衛國﹔我的女兒18歲的時候,她在她的日記上摘錄了周恩來的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她的理想信念就是建國。”

  從救國、衛國到建國,鐫刻了祖孫三代的家國情懷。是紅色精神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

  他們的故事,也給很多青年人帶來了思考:當代青年在人生選擇的關口,人生選擇應該是什麼?羅援說:“強國是這一代年輕人不可推卸的歷史擔當,是我們幾代人孜孜以求的夢,希望能在這一代青年人手中實現。”

  《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學高級教師紀連海告訴青年如何傳承信仰。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攝

  今天,社會上偶爾有個別不和諧的聲音會被一些沒有接受良好正規教育的人接受,作為一名教師,紀連海認為首先得有一個責任心,有這種責任心,你就會有對策,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青年人成長環境越來越好,“怎樣給青年學生傳遞愛國情懷,我們就要告訴學生,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為社會做貢獻。”

  紅色精神的代代相傳,傳遞的是中國對於一代代青年的殷切期望。紅色精神也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豐富和發揚。就像紀連海老師在談到當代青年人的前進方向時所說的,心中裝著家國,建設美好世界,是每個青年人應有的責任。

(責編:宋煦冬)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