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養老並軌:能否消減改革陣痛
12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相關改革方案已經審議通過。
“養老金雙軌制終結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一方面,它解決了養老制度公平性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今后勞動力市場自由流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消減社保對於就業群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所構成的體制‘障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直言。
在養老並軌過程中,如何能夠減少改革阻力,消減改革陣痛,確保改革方案落地?
1問 養老金水平會大幅下降嗎?
以多層次制度安排替代單一層次的退休金,而不是簡單地大幅降低待遇。
公務員不用繳納養老金卻能享受到比較高的養老金替代率﹔企業職工一直繳納養老金,養老金卻隻有在職工資的約四成——在網友“更遙遠的夢想”看來,養老雙軌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養老金替代率,“雙軌制不公平根本不在於繳費方式,而在於退休待遇水平。”
過去,養老保險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多次試點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原因可以歸結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雙軌制改革不配套﹔二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配套﹔三是機關事業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改革不配套。”鄭偉指出。
據了解,目前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在70%以上,屬於偏高,這是單一層次制度安排的結果。隨著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實行,當初設計的“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雙層架構並未實現,即企業年金並未普遍建立。與此同時,公務員則保留了退休金的較高替代率,企業職工相對較低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又未補上企業年金,兩大群體的待遇差距就持續拉大了。
“並軌之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肯定是要降低的,缺的部分用職業年金來補充。當務之急,機關事業單位應盡快建立與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改革相配套的職業年金制度,和企業年金共同構成實質性的第二支柱。根據測算,加上基本養老金40%的待遇水平,兩者合計達到70%,與當前制度的待遇水平基本相當。”鄭偉表示。
也有專家指出,不能單純地以養老金替代率來比較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差異,還應該綜合考慮不同行業間收入水平及不同行業(職業)人員接受教育的成本。
2問 錢從哪兒來?
雙軌制改革已破冰,從近期看,需要腳踏實地推進改革,尤其要推進配套改革,加強后續落實。
由於我國社保體系建設採取先城鎮后農村、分人群漸次推進的方式,再加上農村社保制度實施時間不長,而且實行自願參保政策。目前全國還有1億多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部分非公經濟組織員工、農民工以及部分農村居民等。有人擔心,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后,是否意味著職工養老保險基金要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發養老金。
“籌資的問題不用擔心,國家肯定有配套考慮,相關調研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涉及繳費水平、年齡界限、延遲退休等一攬子方案的相關細則制定明年也將啟動。”鄭偉表示。
“歷史地看,事業單位職工被納入社保體系,這一改革的步伐近年來在不斷加快。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就已經開始著手設計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在內的社保制度頂層設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