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阿廖沙與妻子、兒子、女兒在廣州。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溝通
中俄信息的使者
新京報:你有時候會有身份認同的困惑嗎?
阿廖沙:有時候會有人對我身份表示疑惑,但是我不會去解釋和辯駁,因為我身上一半是俄羅斯血統一半是中國血統,像俄羅斯人也像中國人。在俄羅斯的時候比較像中國人,在中國的時候比較像俄羅斯人吧。
新京報:你目前適應了在中國的生活嗎?這個國家留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阿廖沙:很適應。其實之前俄羅斯關於中國的信息並不多,我2003年第一次到中國時,看到高樓大廈,馬路寬闊,人們對我非常熱情,這些情景都讓我覺得驚奇。
新京報:為什麼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國,定居在廣州?
阿廖沙:原本並沒想要徹底改變生活,但每次來中國,我都會跟俄羅斯朋友講述中國的變化和發展,這些消息讓他們覺得震驚。我逐漸覺得,兩國之間其實需要有 更多信息傳遞,我可以搭起中間的橋梁。正好第一份工作和廣州有關,逗留時間越來越長,我開始學習中文,這裡的朋友給了我很多建議,就留了下來。
新京報:你如何向他人介紹你的身份?會提到你是劉少奇的長孫嗎?
阿廖沙:這個身份我從來不向別人主動提起,覺得不該利用這個身份去獲得些什麼﹔如果有人知道我的身份,正好我們之間也多了一個交流的話題,他們會對我提出很多問題。
新京報:對方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
阿廖沙:你是劉少奇的孫子,為什麼會長著一張俄羅斯人的面孔?
新京報:現在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劉少奇長孫的身份,給你的工作帶來便利之處了嗎?
阿廖沙:我從沒有利用名聲來解決問題,所從事的工作都是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的。我所在的機構,也是一個非商業組織,是促進中俄交流和相互提供幫助的一個平台。
新京報:你經歷了這麼多曲折,會覺得自己人生是個傳奇嗎?
阿廖沙:我不覺得自己人生是個傳奇。我在蘇聯時期的學習都很順利,我在航天局也有好的職位,這都是我自己努力奮斗獲得的成績,我爺爺才是傳奇,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