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 市場一體三地一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市場篇)--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跳出行政壁壘 打破體制束縛

京津冀 市場一體三地一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市場篇)

本報記者  朱競若  陳 杰  劉成友  施 娟  李增輝  余榮華

2014年08月13日04: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8月8日人民日報
 
8月11日人民日報
 
8月12日人民日報
 
8月13日人民日報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看不出繁忙擁擠,卻經營著全國近三成融資租賃業務﹔看不見劃破天空的英姿,卻聚集了全國95%以上的飛機租賃資產﹔看不到多少重裝備,卻源源不斷開展船舶、發動機和設備租賃。
“截至今年6月,通過東疆平台完成租賃業務的飛機達348架,其中大飛機217架,國際航運船舶53艘。日前又有20余家來自北京的金融企業爭相落戶。”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忠東說。
資本市場亮點頻閃,產權市場也加快融合。7月18日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成立,“京津冀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治污減排工作進展較快,區域碳交易有很大發展空間”,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吳汝川說,目前三地已經在排放核算、核查、配合核証等方面開展研究合作,共同推動三地環境交易市場協同發展。
資本能否“流”起來?產權能否“轉”起來?人才能否“動”起來?技術能否“活”起來?通關能否“快”起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鼓點響起,人們期待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讓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自主戀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
然而現實是,生產要素隻為地方服務,不為區域服務,常常不能自由流動和迅速集結,生產活動不能對接協作,更不能互補互助。清控科創某公司副總經理齊曉宏說的很形象,區域之間往往“你加一把鎖,我勒一道繩”。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中心副主任張貴分析此中原因:“體制機制束縛,地方保護嚴重﹔國有企業佔比較大,非公經濟發展不夠活躍﹔特大企業較多,中小微企業活力不足﹔尚未建立統一的區域性市場規則。”
解鈴還須系鈴人。費率控制要改革,技術壁壘要打破,行政管制要減少,破除市場分割,才能“外邊的進得來,裡面的出得去”。天津東麗區華明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立說:“這些壁壘,要靠三地行政力量,靠政策統一,靠體制機制創新把它‘推平’。”
“推平”人才流動的阻隔。以市場為導向的“京津冀人才開發共同體”,把三地人社部門聚攏在一起,研究推進人才政策互利互惠、人才流動互通互融、人才評價互認互准、人才創新創業互助互促的新舉措。針對三地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台建設等突出問題,勁往一處使。
“推平”技術轉移的壁壘。借“人”發展,借“技”下蛋。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告訴記者,作為全國最大的技術商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北京技術流向津冀地區主體買賣雙向活躍,增速高於長三角和珠三角。
“推平”原有機制的束縛。“體制不變,機制優化。”自7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實現通關一體化,成為打破割據、推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先行者。天津海關關長李佩林強調,“原來三個關區都有審單中心,條條框框比較多。同樣的法規,理解不同,操作不同,執法也有差異。現在三家一體,打破壟斷,實現了執法統一,效率更高了。”
“推平”創新突破的障礙。各打利益小算盤,就“捏”不到一起去。中關村在河北秦皇島開設“園外園”,探索建立“442”稅收分成合作共享機制,為跨區域合作提供了一種共生共贏的新思路。“將入駐分園的海澱園企業形成財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的20%,作為園區產業扶持資金﹔余下80%由開發區與海澱園對半分成。”秦皇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呂愛國介紹。
“在加強政府間協作的同時,更要大力培育企業主體,通過企業主體基於產業鏈的布局及聯系來實現跨區域的協同發展。”北京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3日 01 版)
(責編:宋煦冬、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