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深閱讀

加強頂層設計 三地抱團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怎麼做

趙鵬飛

2014年03月18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京津城際鐵路沿線環境綠化明顯提升。圖為園林綠化人員在維護京津城際鐵路沿線的植物。

楊寶森攝(新華社發)

2013年12月23日,北京眾合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大門口外,人們為可能到來的“搬家”做准備。

  圖片來源:新華網

  今年2月底,霧霾天氣席卷中國國土面積的1/7,並持續近一周,其中京津冀是重災區。近年來,京津兩地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凸顯,土地供應緊張,交通擁堵嚴重,大城市病加劇﹔而環繞京津的河北省,重化工業密集,經濟轉型升級訴求強烈。京津冀共同面臨產業結構大調整需求,環境治理也顯得尤為急迫。

  【三地協同共謀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資源,同時天津、河北要實現更好發展也需要連同北京發展一起來考慮。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北京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要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僅從北京的角度考慮是很有局限性的,根本的出路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認為,首都經濟圈為天津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協同發展好京津冀經濟圈,對區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意義重大。我們要破除‘一畝三分地’的思維,三地相向抱團發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河北一方面面臨京津冀一體化的重大歷史機遇,一方面面臨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壓力。”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指出,一定要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上來,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新路。

  【北京做好“舍”的文章】

  “北京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模式。”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認為,北京要放棄“大而全”的經濟體系,構建“高精尖”的產業結構。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使產業選擇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吻合,產業規模與城市資源承載和環境容量相適應,產業分工與京津冀協同相匹配。”李士祥說,目前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發展的產業目錄清單,嚴格控制增量,按行業和功能區分類提出存量有序調整退出的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李超鋼表示,北京要做好“舍”的文章,這個“舍”絕對不是施舍,更不能是以鄰為壑,而要從京津冀城市圈建設發展大局出發,舍去不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產業,以贏得三地協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不能沒有行政推動,但也不能僅靠行政推動。”李超鋼說,京津冀城市圈建設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資本、技術、人才、勞動力等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隻要三地都能立足於各自優勢、現代產業分工要求、區域優勢互補原則和合作共贏理念,京津冀城市圈就一定能呈現“1+2>3”的效果。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早(實習)、段欣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