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唐山一高爐爆破。河北計劃在唐山、邯鄲、承德等3地集中拆除8家鋼鐵企業高爐10座、轉爐16座。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經濟圈規劃將出台】
“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同源性和人脈的同源性很強,經濟互補性也非常強。但目前北京和天津兩地的人口密度已經大大超出了承載力,要首先解決發展定位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表示,京津冀協作發展的關鍵是要錯位發展,同質化發展沒有出路。
分析人士指出,首都經濟圈的概念上世紀80年代已提出,但多年來京津冀發展不均衡問題並未解決。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並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發展勢頭良好,但目前整體實力不強、區域發展失衡、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比較突出,巨大潛力有待挖掘。因此,應首先加強頂層設計,讓三地都能按照這個規劃明確分工、加強協作、主動融入。
“首都經濟圈的核心還是功能布局問題。京津冀一體化不是一個行政區劃的概念,而是一個區域的概念。促進京津冀一體化,三地要統籌研究,一是功能的規劃,二是交通問題,三是環境治理。國家發改委也正在研究首都經濟圈的規劃,這個規劃已經征求了若干次意見,很快就要出台。”李士祥表示,規劃出台后,京津冀三地要找到結合點來開展工作,但並不是在原來的層面進行轉移和紓解,而是在一個大尺度上進行京津冀甚至是環渤海范圍的大布局。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