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三中全會后地方廉政新舉措:用制度避免“一陣風”【2】

2013年12月02日07: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中全會后地方廉政新舉措:用制度避免“一陣風”

  對於安徽宿州書記、市長帶頭登報拒絕紅包的舉措,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認為,當地領導的“道德示范意義大過推廣價值”。

  他分析:“因為這種公開示范缺乏實際監督,只是自我道德的一種標榜、要求,能否達成這一承諾,完全靠個人的道德約束。”

  對於青海“省級領導換公車需選擇國產品牌”的新規定,何增科認為:“提倡用國產車也是愛國主義的表現,應該鼓勵。但同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避免對已有公車的浪費,再去採購。”

  電視晒官員財產,能推廣嗎

  並非所有公開嘗試,都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直接“催生”的。

  比如河南周口市的“電視問政”,已試運行了近一年,網友就在近期為其叫好。

  “每兩周一期,周四晚播出,每次35分鐘。”這個時間被不少周口市民牢記。今年1月以來,已有16名市直單位的“一把手”接受這樣的“現場直播”。其中,不乏一把手“被問得直冒汗”的情況。

  而陝西高陵縣的做法告訴人們,電視不隻可以用來“問政”,還可以用來“晒房”。

  11月11日,高陵縣紀委下發通知,全縣19名黨政“一把手”依次在電視、網絡上,面向全縣30萬人,介紹廉潔自律及配偶子女基本情況。同時,監督投訴熱線也被公布,群眾可以監督和舉報。

  “此舉完全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何增科表示,“會議中也提出,對新起任的領導干部個人事項信息公開進行試點”。

  早在200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首批55名官員進行財產申報試點。

  但從阿勒泰到之后陸陸續續試點的浙江慈溪、湖南瀏陽、寧夏銀川和青銅峽,雖然各地具體操作有較大差異,但結果卻非常相似——未能繼續推廣。

  對比此次陝西省高陵縣推出的新舉措,周志忍認為,比此前其他地區的試點有三點進步:“一是公開范圍擴大了,包括了官員配偶、子女的信息﹔二是公開的渠道不一樣,通過電視公開述廉,更能引起大家關注﹔三是影響受眾范圍也擴大了,不會讀報、上網的百姓也可以看到。”

  但學者們也指出了電視“晒房”的局限性。

  “與國外採用官員填寫公用報表的方式相比,電視公開官員的信息是否真實、全面,觀眾無法核查,老百姓沒辦法拿著視頻去查。”周志忍說。

  他建議,老百姓可以申請官員簽字的電子版信息材料,這樣便於追查、留底。“官員信息公開,如果能統一表格、模板,讓老百姓知道,可以通過什麼渠道、什麼理由去查詢,更具實效。”

  何增科提出,除了“比較有轟動效應”的電視亮相外,各地還可以嘗試其他公開方式,“比如在政府網站或政府公報上公開”。“政務公開如果和個人利益、家庭利益有密切關系的,信息公開就有抵觸心理,這是人之常情,但也恰恰需要加大力度。”

  周志忍還提出,“涉及人數少”也是電視公開官員財產信息的局限性。

  他認為,在一個縣級單位,具有獨立審批權的干部都應該信息公開,“最少也有一兩百人”。“而高陵縣僅選出19名干部,可能讓老百姓認為其他官員有問題,不敢公開信息,這樣對增加政府公信力並無好處。”

  學者們認為,“電視公開官員財產信息”的方式並不能普遍適用。

  肖濱指出:“在有限范圍裡,通過電視直播的形式,有一定優點,但要推廣到地級市等更大范圍,目前還存在一些困難。”周志忍舉例:“一個縣級班子,副處級以上干部有20多個,科長、局長人數更多。”

  王文章則質疑,電視公開只是“作秀而已”。

  “如果沒有制度化,就幾個官員公布財產的話,那有多少意義?老百姓見多了試點,也很可能不相信。”王文章說。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