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緣起
近年來,透過人們對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評價和議論,可以看到我們的社會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少自相矛盾的狀況,如“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系”、“抱怨看病難、挂不上號,但有一點小病也要到大醫院看”、“指責房價高漲卻又要借錢買房炒房”等。這些矛盾心態雖然或多或少反映了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也有負面性,干擾著社會應有的變革和轉型。這些矛盾心態為何存在?有多嚴重?影響多大?如何評價?又如何消除?本刊特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予以分析。
當前社會矛盾心態的種種表現
主持人: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如“富豪相親會”、“蘿卜招聘”等,引人關注,並伴隨出現了諸如“痛恨富二代,但結婚又想著傍大款”,“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系”等自相矛盾的社會心態。這種矛盾心態具體還有哪些表現?
李偉民(中山大學教授):每當一個社會處於或經歷著急劇激烈的變革和轉變時,都時常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與常情常理不合甚至是離經叛道的怪象和亂象。其中既有物質層面的,例如怪模怪樣的建筑樓房、雜亂失序的城市街道、夸張超常態的商業運作等,也有精神和行為層面的,表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活動,情緒和心態,以及人格的類型等方面。這些被社會學家統稱為“轉型綜合症”的現象和症狀,對於社會正常健康的運行和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也可能產生負面和破壞性的作用,干擾和阻撓了社會的應有變革與轉型。對此,需要認真積極對待,既不能簡單草率地應付,也不應漠然視之聽任其自生自滅。
宋惠昌(中央黨校教授):在改革進程中,一些人常常呈現出某種自我矛盾的社會心理狀態:一面對改革開放事業的進步表現出喜悅之情,同時,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又感到失望,不時口出怨聲﹔一面對官本位體制及其造成的以權謀私現象義憤填膺,但當遇到事關個人利益的問題時,又暗自欣賞這些腐敗的東西,甚至尋找機會去效仿那些不正當的做法,企圖以此謀取私利,如此等等。
這種社會矛盾心態,說明我們改革開放的當前階段,並不是盡如人意的﹔但是,無論如何還要看到,我們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來之不易,是經過了持續不斷地努力的結果。如果隻看到這些錯綜復雜而又矛盾的社會心理現象,卻無視這樣的基本歷史事實,我們就會失去信心,甚至前功盡棄。
閱讀延伸一
當前社會矛盾心態的基本表現
譏諷一夜暴富,但私下裡又喜歡買彩票。
對於暴富的例子,人們往往毫不吝嗇地加以譏諷:做生意一夜暴富的,肯定是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炒股一夜暴富的都是走了狗屎運。但是當人們路過彩票投注站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走進去,或多或少地買上幾注,來延續自己一夜暴富的美夢。
恨貪官,卻又想“當官發財”。
一提起貪官,大多數人都會氣得眉頭皺,恨得牙痒痒。然而,大多數人又向往著當官,不僅報考公務員拼得你死我活,而且認為“當官”可以“發財”。
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起事來卻忙著找關系。
“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從這句民間順口溜中可以聽出,老百姓對用人不正之風的痛恨與無奈。但是人們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為了給親屬找一份好工作……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動用關系和金錢去打通各個“關節”。
抨擊不良價值觀,但又是不良價值觀的實踐者。
戶口歧視、貪污腐敗、封建迷信、拜金主義、貪圖享樂、冷漠圍觀等等,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每每隨著新聞事件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人們都會口誅筆伐。不過輪到自己成為主人公時,還真不一定能比新聞事件裡的當事人做得好。
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自己是“潛規則”的受益者。
每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都無法抑制內心對“潛規則”的悲憤。不過,誰又能否認,由於事先獲知了某些“潛規則”,人們在有些時候和有些事情上也會成為“沉默的受益者”。人們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自己是“潛規則”的受益者。
看不起“富二代”,但結婚時又想著“傍大款”。
當下“富二代”的負面新聞不斷:醉酒超速、撞飛行人、威脅記者、毆打無辜、炫富斗富。媒體一旦披露,天下皆隨之憤然。但是當人們嘲諷、鄙視他們的同時,“傍大款”的現象也越來越多,有些地方甚至還辦起了“如何嫁給有錢人”的培訓班,而且異常火爆。
此外,還有:鄙視“拼爹”,卻又恨爹不成“剛”﹔痛恨收禮的,卻盼著別人收下自己的禮﹔痛罵“炒房團”,可一回頭又四處找尋炒賣的機會﹔鄙視崇洋媚外,卻又總是偏愛國外品牌。 ——孫成堯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