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賬:每年每個小學生減負3000多元,高中生4800元
在神木縣東邊沿山一帶,坐落著一排排褪了色的紅磚砌起的平房。“××商店”、“電動車行”等大大小小的牌子不甚整齊。牆面上,每隔一段,就有藍色涂料寫著“生男生女都一樣”之類的標語。
這裡距離神木縣最繁華的東興街不過兩個十字路口的距離。稍顯破敗的景象與西邊的高樓林立顯得非常格格不入。
劉雲的家,就住在這裡。
劉雲和丈夫都沒上幾年學,一家人生活的主要來源就是丈夫在煤礦打工賺來的微薄收入。
然而,7年前,劉雲的丈夫突患重病。為了給他治病,劉雲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但丈夫最終還是沒能堅持下來。
“那一刻,我覺得天都塌了。”劉雲說,丈夫剛去世的那一年,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過的。那時候,兒子翔翔剛上初三,女兒婷婷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一下子沒有了主心骨的家庭,生活可想而知。
但劉雲咬緊牙關,沒讓孩子輟學。“我和他爸就是因為沒有文化吃了虧,我不能再讓孩子受這個苦。”
在親戚的幫助下,劉雲在離家不遠的街道上搭起一個小棚,靠賣菜維持生活。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日子又過了下去。
因為有國家“兩免一補”的政策,翔翔上學隻需要交很少的雜費。孩子自己很爭氣,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十名。
2007年,翔翔以優異的中考成績考上了神木二中。街坊鄰居每次見到劉雲都會對她豎起大拇指:“你兒子有出息,你沒白苦。”
同一年,女兒婷婷也開始讀小學。她正趕上神木縣出台《神木縣保障2007年義務教育經費的實施辦法》,實施了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免費教育。學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電教教材代辦費、食宿管理費等費用全部免去,寄宿生還有每天2.5元的生活補貼。
學校實行的“零收費”,讓劉雲身上頓時一輕。
從2005年的“兩免一補”到2007年的“五免一補”,神木縣一共投入教育資金10680萬元。
“我們的各項標准都要高出國家標准。”神木縣教育局收費辦副主任薛志林說,“這種零收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
但劉雲開始發愁翔翔的高中學費了。對高中,國家的減免政策就沒有了,所有的費用就要靠自己承擔。
憑著前幾年賣菜攢下的積蓄,再加上親戚的幫助,劉雲總算湊齊了翔翔第一年上學的費用。但到第二年,劉雲怎麼也拿不出這個錢了。
2008年,神木縣首開先例,出台《神木縣人民政府十二年免費教育實施辦法》,投入17085萬元,將像翔翔這樣上高中的孩子,一並納入了免費教育體系,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
這一次,對劉雲來說,是實打實的雪中送炭。
原本,翔翔上高中一年的開銷至少要6000元。“每學期要交納學費800元、電教教材代辦費20元、計算機上機費60元、住宿管理費130元,到了冬天還要收取50元的取暖費,還有課本費、作業本費、生活費等費用。”
根據神木縣教育局統計數據,2009年,全縣12年免費教育資金累計投入了17013.38萬元,7萬多名中小學生得到了實惠。
此后,神木縣免費教育資金投入不斷增加,2010年投入17292.83萬元。2011年,又在12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向下延伸,出台《神木縣學前三年免費教育實施方案》,投入19730萬元實現15年免費教育。
2012年春季起,除高中學雜費不變外,神木縣更是將小學、初中、職高的學雜費由240元、300元、1600元分別提高到800元、1000元、3680元。
公用經費也從小學550元、初中750元、高職中500元分別提高到800元、1000元、1200元。加上生活補貼提高和蛋奶工程的實施,2012年神木縣十五年免費教育的總支出升至30781.24萬元。
自此,神木縣從2005年開始實施免費教育,至2012年,共投入資金約12.2億元。記者按全縣43萬人口計算,人均投入3837元。
中國青年報記者按2012年免費標准計算,每個有小學生的家庭每年減輕負擔3200元,初中生減負3700元,高中生減負4800元,職高生減負近7000元。
“兒子現在上大學的錢,幾乎都是那時候攢下來的。”說起兒子,劉雲臉上布滿了笑容。如今,翔翔已經是西安某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他前段時間還打電話跟我說,打算明年回家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