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迷信不能隻靠教育
當現代社會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時,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地下的、低水平的、詐騙式的精神產品。
北京晨報: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李河:除非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需求有個比較好的、正當合理的提供渠道和方式。我們是一個現代社會,但整個社會的社會功能配置卻遠遠不夠完備,沒辦法合理地提供給人們更好的精神產品。
北京晨報:更多的理性和科學的教育是否有助於減少“大師”橫行的現象呢?
李河:更好的教育當然是有作用的,但不能隻依靠教育。現代社會中科學和理性的教育並不缺乏,但“大師”們依舊很多,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社會功能的缺失。一個配置合理、功能完備的現代社會,一定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不僅滿足活著時候的精神追求,也能滿足慎終追遠的需要。所以說,滿足精神空間的需求,本身有社會學的功能,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過這種基本的設計。既然社會功能中不給它位置,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地下的、低水平的、詐騙式的精神產品。
大師事件不再是個人問題
如果認真思考,一定會涉及當代社會精神生活空間的構建問題,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不僅是學術問題。
北京晨報:在傳統社會,知識分子階層往往是和怪力亂神做斗爭的主要力量,但是現在似乎很少有知識分子參與這樣的討論?
李河: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社會,往往把“靈異大師”的現象變成輿論領域的話題。今天的社會,教育和科學觀念普及的情況下,讀書人往往會覺得,第一,那些鬼神靈異之類的現象,是低於討論水平的,是不值得討論的。第二,在信仰的領域,讀書人也往往容易把它變成個人的問題,或者變成學術的問題,在學術領域討論。所以對社會當中的類似現象不會有更多的表態。
北京晨報:這種態度是否合適呢?
李河:實際上,如果認真思考,一定會涉及當代社會精神生活空間的構建問題,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不僅是學術問題。我們所面臨的局面是,精神需求空前的大,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滿族精神空間需求的程度非常低,產品非常低劣,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晨報記者周懷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