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缺失使“大師”橫行
不管是開天價養生班的李一還是練氣功的王林,不論是“大師”還是“騙子”,他們的發跡史和“成功”路線圖中,總是缺不了一些特殊的身影,高官、企業家、明星……
“大師王林”還曾專門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人》的影集,書中收錄了他和眾多名人的合影,印尼總統蘇哈托、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企業家馬雲、明星李連杰等。據《新京報》報道稱“王林自稱和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是好朋友。王林對劉志軍說要幫他辦公室弄一塊靠山石,‘保你一輩子不倒。’”
李河對此表示,“‘大師’們能夠大行其道,這和我們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態有關,現代化社會中,究竟如何構建精神生活的空間,這是‘大師’們提供給我們的思考”。
所謂“大師”的低級手段
最低級的,無疑就是依靠類似魔術、靈異手段,去滿足人們最基本的身體、物質層面的欲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種交換關系。
北京晨報: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類似特異功能大師之類的現象呢?
李河:如前所說,它其實和整個社會的精神空間的建構相關。不管是信仰也好,精神追求也好,精神上的需求使得他們能夠屢屢得手。實際上,這些所謂“大師”的手段,是非常低級和低劣的。
北京晨報:更高的層次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李河:最低級的,無疑就是這種依靠類似魔術、靈異手段,去滿足人們最基本的身體、物質層面的欲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種交換關系。稍好一點的,就會去修訂一些義理,開始有了倫理上的追求和訴求。更高的,是每個人把它真正當作一種信念,超脫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甚至當作一種終身的修行,這樣的信仰,不僅僅是利己的,也是在為世人做一個示范。實際上,我們看當今世界成熟的信仰,基本上都是反對通過靈異手段、神通之類的方式去使人相信。
大師與權貴的伴生關系
“大師”的存在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和兩者之間的伴生關系有關。成功人士為“大師”提供金錢、名聲,“大師”則為他們提供信托擔保。
北京晨報:許多曝光的“大師”事跡中,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權貴的身影,為什麼會如此?
李河:這必然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相關,和兩者之間的伴生關系有關。成功人士為“大師”提供金錢、名聲。“大師”則為他們提供信托擔保,比如關於王林的報道中所說的,他對劉志軍說的“我保你不倒”。
北京晨報:為什麼他們如此需要“大師”呢?
李河:首先,“大師”需要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財富、名聲、人際關系等。而成功人士需要大師,則和他們成功的方式、所處的環境有關。人處高位,必然會有危機感,他們的未來,也是不可預測的。演藝明星更是如此,這本來就是一個一夜成名、一夜失足的行業,偶然性極強。所以,他們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擔保。
精神空間的構建滯后
靈異“大師”最多的時候,一定是社會生活最不可預測的時候,人們的需求強烈,但供給卻非常貧乏,所以騙子才能得手。
北京晨報:權貴的精神需求很大,但“大師”的產品卻很低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
李河: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和變化都很劇烈。但是相對應的,精神空間的構建卻很滯后。人們的精神需求由誰來滿足,由什麼來滿足?以往政治、資本的掌握者和精神產品的提供者同為一體,但這是存在問題的。你要求別人要虔誠,但同時你又有錢又有權,人們自然就會懷疑,就不願意相信。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官方的道德,總是難以真正推行開來,難以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信仰,問題就在這裡。
北京晨報:那麼合理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李河:真正有信仰的精神領域,應該是和權力剝離開來的。如果不能實現,那麼人們就會去民間自己尋找,最終必然會導致各種神異人士、靈異人士、騙子橫行。所以說靈異“大師”最多的時候,一定是社會生活最不可預測的時候,人們的需求強烈,但供給卻非常貧乏,所以騙子才能得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