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感情 帶著任務 帶著資金
河北:兩萬干部入村來(反對“四風”服務群眾·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本報記者 王方杰 趙梓斌
“一雙鞋,踏遍田間地頭﹔一張嘴,話來八方支援﹔一杆筆,記下村情民意﹔一雙手,托起片片真情﹔一條心,筑起惠民工程……”今年,河北省委抽調2.4萬名省、市、縣干部,帶著感情,帶著任務,帶著120億元資金,深入8000個村開展駐村幫扶,全面改造提升農村面貌。
駐村幫扶,解決村民最急難題
5月,正是河北饒陽縣設施葡萄搶鮮上市的好時節。今年,饒陽寨子村村民王歡家葡萄剛成熟,客商的貨車就開到了他家葡萄大棚門口,“坐在家就能賣錢,這多虧了工作組給咱修了水泥路。”
“過去村裡大車根本進不來,運葡萄要小三輪一趟趟倒騰。”王歡說,有一年,因為運輸不及時,摘下來的葡萄掉粒嚴重,損失了2萬多元。就在王歡為“路難走”糾結時,村裡來了駐村工作組。通過走訪,工作組發現全村300多個蔬菜、葡萄大棚種植戶,都在為運輸犯愁。
駐村工作組副組長、河北省委組織部基層組織處副處長熊慧彪找村干部商量,可村支書張萬裡卻嘆氣道:“路早想修,可村集體沒有錢哪!”
“不能讓‘土路’擋了村民的‘財路’。”工作組通過各種渠道整合幫扶資金、“一事一議”獎補、涉農資金及本單位資金,爭取各級各部門資金20余萬元。修路動工當天,工作組、村干部、村裡黨員一個不落帶頭出工,村民義務幫忙鋪磚,家家戶戶出人手,全村13條街道隻用了50天就全部修好。
兩年來,河北省委連續開展干部下基層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僅去年就向幫扶村投入資金76億元,使5000個村喝上了干淨水,告別了泥濘路,實現了通訊通郵,用上了放心電,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打造致富產業,人人有活干戶戶能掙錢
“今年頭幾個月,賣了3000多斤,淨賺5000多元,快趕上過去一年的收入了。”阜平縣紅草河村民耿三叢給自家承包的香菇種植大棚算了一筆賬。
紅草河村是個貧困村,村裡沒產業,村民靠種地、打工掙錢,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駐村工作組來了之后,決定先為村裡謀劃幾個致富項目,香菇種植就是其中之一。
耿三叢有種菇經驗,工作組讓他牽頭。“承包方不用出資,收購時再扣除成本,還免費提供技術指導。”耿三叢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
從菌棒安置到大棚的那一天起,工作組比耿三叢還上心,每天早、晚都要察看香菇的長勢。駐村工作組組長、河北省金融辦副巡視員王留根說:“做夢都想著,生怕出意外。”
村民們看到耿三叢種香菇掙了錢,都主動來找工作組。王留根和村委會主任胡全來盤算著,在全村建成100個大棚,讓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人人有活干,戶戶能掙錢。
“扶貧攻堅第一位的任務是農民增收,農民增收第一位的任務是選准富民產業,給錢、給物不如鋪下一條致富路。”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說。
目前,河北省通過駐村幫扶謀劃的增收致富產業項目共11500個,開工率達到85%以上,一半以上的項目已完工並實現效益。
全面改造農村面貌,建設更多美麗鄉村
走在元氏縣小留村,街道干淨整潔,路旁青草蔥蔥、綠樹成蔭,新粉刷的灰白磚牆上描繪著倡導文明新風的宣傳壁畫,寧靜恬淡。
“你肯定想不到這裡半年前的模樣。”駐村工作組組長、石家庄市園林局副局長王錫江指著舊照片感嘆,“整個村子被垃圾包圍,村民私搭亂建,家家戶戶的土房基護坡幾乎侵佔了全部街道。”
“一定把村裡拾掇出個樣兒來。”工作組決定先為全體村民重新修砌統一標准的護牆台。起初村民有顧慮,但看著水泥、紅磚砌成的新護坡建好后,不僅比以前更結實,街道也一下寬敞出四五米,私下裡都說工作組干了件實事。有了個好開頭,清垃圾、植樹、建設街心公園、打造景觀帶、粉刷沿街牆體……村民們齊動手,沒到半年,小留村已大變樣。
“駐村幫扶這一年,希望能留下一個美麗村庄。”王錫江說出了自己的心願。
河北今年將投入40億元,重點抓好3000個村的改造提升。未來三年,河北將對全省近5萬個行政村面貌進行配套改造、整體提升,建設成山清水秀環境良好的美麗鄉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