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省寧鄉溈山的密印寺大門 人民網記者 覃博雅 攝
人民網溈山7月11日電(覃博雅 於紅林)“青年毛澤東之路紀行”聯合採訪團今天來到了湖南省寧鄉縣溈山鄉的密印寺,繼續找尋青年毛澤東探索救國之路時留下的痕跡。
該寺流傳這樣一個典故:一個方丈,兩名“乞丐”,三個格子。
1917年,青年毛澤東與同為“湘江三杰”的蕭子升不帶分文,借“游學”之名,行調查各處之實,歷時一月,行程九百余裡。偶然行至密印寺,遞上名帖欲晉見方丈。方丈稱,毛澤東所寫的“毛”字,筆畫雖少,卻佔了三行﹔反之,蕭子升的“蕭”字,筆畫雖多卻拘泥於一格,斷言青年毛澤東並非常人,破例接見兩位,並共進晚餐。
傳言該寺萬佛殿的眾多佛像中,僅有一尊系金佛。不料,毛澤東第二天的“驚天一指”認出金佛,使方丈更加堅信毛澤東日后必將大放異彩。
據《衛士長談毛澤東》一書稱,毛澤東在與方丈探討中外宗教異同時表示:“中國沒有類似其他國家的宗教戰爭,幾個宗教和諧共存,對國家來說不是壞事。”方丈遂言:“隻望毛施主記住這句話,日后不要忘記。”毛澤東追問緣故,方丈不再言語。
方丈同時勸蕭子升皈依佛門,不然“他日定難留中華”。果然,蕭子升日后與毛澤東分道揚鑣,任職國民黨政府,先遭人誣陷,后被迫移居烏拉圭數十年,直至客死他鄉多年方才洗清冤屈。
1918年,這名方丈不幸喪生於大火。至於這個故事是真有玄機,還是純屬巧合,已難以考証。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要好好保護起來”的毛澤東題詞依然鐫刻在密印寺的各處。毛澤東在1956年接見時任寧鄉縣委書記張鶴亭時的題詞,是其較為少見的為寺廟所題的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