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公款吃喝影響經濟發展?--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少了公款吃喝影響經濟發展?

2013年07月09日21:27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前不久,記者乘坐出租車在河北省徐水縣城暗訪,在中檔餐館集中的永興西路,蜀香園、海華酒店、鴻銘樓、東來順等飯店的生意都透著冷清。開車的陳師傅介紹:“去年底中央不准大吃大喝后,這裡的生意就明顯不好了。”

徐水縣一名干部私下對記者表示擔憂:“近幾年,縣城的幾家飯店才上了檔次,公款消費少了估計會倒退回幾年前。”採訪中,記者聽到不少類似的說法,認為嚴控公款消費影響經濟發展,折射出一些人耐人尋味的復雜心態。

心態復雜 影響發展論調泛起

“在基層工作,接待主要是為了招商引資,其費用能佔到全部接待費的7成左右。”江蘇省蘇北地區一位鄉鎮黨委書記介紹,“今年,縣裡將各鄉鎮的接待費總額大幅削減,招商引資成了‘無米之炊’,鄉鎮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

在山東,一位基層干部稱,公款吃喝是與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招商引資的副產品。上級不應置這一基本事實於不顧。“客商來了,政府招待清湯寡水,豈不是連體面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交朋友,談什麼讓對方來投資呢?”

此外,記者在山東、河北、安徽等多個省市的採訪中還發現,不少基層干部認為嚴控公款吃喝造成當地難於“招待好上級領導”,進而影響到對政策、項目、資金的爭取,不利於當地經濟發展。

安徽省一位縣委書記坦言,以前招待握有項目、資金等審批實權的上級領導,都是點名貴的菜,不在乎吃多少,關鍵是要讓對方感受到縣裡對他的尊重。現在中央提出了新要求,他們就費盡心思在菜品的地方特色上下工夫。有時候表面看是普通菜品,花的人力、物力比過去還多。“人家吃高興了,回去大筆一揮,批下來的項目可是數百萬上千萬的資金。”

山東省一位縣裡的接待辦主任說,上級部門到基層考察時,“一桌飯吃多少錢,各縣之間會相互打聽接待標准,防止自己縣的接待標准明顯降低。上級單位來10個人,在接待標准上計較的哪怕隻有一人,也可能惹出大麻煩。”

多地基層干部私下抱怨,嚴控公款吃喝后,上級部門到地方考察、指導的次數明顯減少,長此以往基層與上級的聯系必然弱化,“我們承接項目、資金的基礎再好,如果上級領導不了解,審批、劃撥時難免吃虧”。

採訪中,記者發現少數干部對上述“嚴控公款消費影響經濟發展”的論調津津樂道,有的甚至還編成段子。對於民間發起的“光盤行動”,一些干部也心存疑慮,認為會影響餐飲業的利潤和發展。

行業轉型 百姓需求市場廣闊

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文江分析認為,公款鋪張浪費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出一些行業的畸形繁榮,如高檔餐飲、會議用花卉、名貴酒水等。嚴控公款消費對內需的抑制是短期性的,長期來看會促進產業的合理調整,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正能量。

記者採訪發現,近期與公款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正積極向平民路線轉型。

定位高端餐飲的北京淨雅大酒店一直自詡“京城美食頭等艙”,如今已明確推出貼近工薪消費的一系列舉措。該酒店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大量新增100元以下菜品,特別是30元左右菜品多了不少。此外,酒店開了外賣窗口,銷售淨雅特色大包子、大餑餑、餃子等外賣食品,爭奪社區顧客,並提供“送餐上門”的便民服務。

“我們以‘成本+加工費’的模式定價,讓菜品價位降低15%以上﹔酒水平價銷售,價格與普通超市持平﹔來客整體人均消費額較以往下調了30%。”淨雅大酒店的工作人員說。

安徽祁門縣祁紅國際大酒店董事長程杰介紹,他們已調整思路,致力於擴大商務接待和平民消費,不僅菜肴價格下調了20%左右,菜品上也新增了青椒肉絲、西紅柿炒蛋等家常菜,“家庭聚餐的多了,吃不完打包的人也多了”。

白酒行業是受嚴控公款吃喝沖擊顯著的一個行業。記者在以“藍色經典”系列白酒聞名的江蘇洋河酒股份公司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市場售價約800元的“夢之藍”酒銷售量下降30%以上,但約200元的“海之藍”酒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全國糖酒會上,洋河公司已推出了洋河老字號、生態蘇酒、柔和雙溝等多款新產品,著力打造中低端白酒知名品牌。”該公司董事長張雨柏介紹,“江蘇地區的業務收入佔到洋河股份整體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隨著江蘇地區居民收入的增加尤其是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洋河產品結構會得到提升,收入也會大幅增長”。

此消彼長 倒逼壓力促經濟優化

中國社科院法治國情調查研究室副主任呂艷濱認為,計劃經濟年代,干部們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干部們特別是基層干部的優越感受到沖擊,公款鋪張浪費一定程度上成了有些干部維系優越感的重要支撐,成了他們自認為的理所當然的“福利”。

“公款消費的鋪張浪費,一度造成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高檔餐飲、酒水等行業匯聚,一些企業賺得缽滿盆溢。但沒有一個世界強國的經濟是依靠公款消費支撐的。當前的倒逼壓力之下,生產要素正轉身進入其他行業。”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說,這有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他認為,分析公款消費對經濟的影響,應跳出餐飲、酒水、花卉等行業利益,著眼於國民經濟整體。表面看,餐飲、酒水、花卉等行業一定程度上陷入蕭條,但財政的總體支出並沒有減少,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弱化,隻不過此消彼長,受益者變成了與滿足普通群眾消費相關的行業。

江蘇省宿遷市財政局副局長王冬梅介紹,嚴控公款消費后,當地財政的支出結構得以優化,更多地投入到了民生領域。今年一季度全市民生領域的支出合計達到33.4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達61.8%,同比有所提升。

王冬梅說,以前財政資金“養肥”高檔餐飲、酒水等行業是拉動內需,現在緩解普通群眾“教育、醫療、住房”的壓力同樣是拉動內需,“沒有后顧之憂,普通群眾才‘敢花錢’,才能釋放出健康的內需”。

另外,說“嚴控公款吃喝影響招商引資”也值得商榷。一些基層干部告訴記者,有時候在飯桌上確實是便於與客商交流,但不一定是大吃大喝,真正的企業家也絕不會過度看重一個地方招待水平的高低,而是更看重這個地方投資的環境如何、效益怎樣、風險多大,節儉清廉反倒容易贏得人家的信任。

至於說影響地方爭取上級部門的項目和資金,雖然道出了一定的實情,但這本身就是不對的,不值得提倡。目前中央正在力推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避免過度干預微觀經濟等改革措施,這將有助於從根本上鏟除上述論調產生的土壤。

分享到:
(責編:袁悅、凌陳)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