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日女兵”成本華身世:被俘后讓日軍敬畏【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最美抗日女兵”成本華身世:被俘后讓日軍敬畏【3】

2013年06月14日08: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入侵者的面孔

  就在這個時候,65歲的黃明忠向我們提供了來自日本的珍貴資料。

  黃明忠是武漢市政府退休干部,之前給老紅軍、原武漢市市長劉惠農當過秘書,聽他講過不少抗日的故事,還採訪過《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光未然,“為抗戰中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所感動”。

  由於大兒子在日本工作,2009年探親期間,黃明忠目睹了日本老兵祭拜靖國神社的場面。“戰爭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他們還在紀念他們那些戰死者的亡靈,這對我們來講不得不敲響一個警鐘。”

  抱著“收集罪証”的目的,老黃開始收集抗戰時期日本的老畫報以及文字資料,其中不少是從東京舊書街上淘來的。在他家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抗戰老畫報,有《日本的戰歷》、《支那事變寫真全輯》、《歷史寫真》等等。

  正是在這些泛黃卷了邊的故紙中,我們發現,除了成本華的照片外,還有大量日軍當年在安徽作戰時的圖片以及戰斗序列圖。把這些資料拼湊起來,1938年4月24日這天,入侵者的面孔變得清晰起來。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淪陷后,日本華中派遣軍分三路向南京進攻。一路直接沿滬寧路北進,一路沿京杭道進逼,一路沿太湖南側向西攻擊。11月29日攻佔安徽廣德,12月10日佔領蕪湖,沿寧蕪路向南京進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

  佔領南京后,為了和華北日軍匯合,溝通華北、華中兩個戰場,日軍決定打通津浦線,奪取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通樞紐徐州。

  然而,不可一世的日軍在徐州戰場被李宗仁迎頭痛擊。1938年3月底至4月初,在李宗仁指揮下,中國軍隊取得了台兒庄大捷。日軍重整旗鼓,准備報一箭之仇,集華北、華中兩大派遣軍之力,圍殲徐州之敵。

  為了配合主力行動,日軍大本營給當時駐扎在安徽蕪湖的第六師團下達了明確的任務,即迅速組建支隊,沿和縣-巢縣-廬縣大道地區作戰,咬住廬州方面之敵。

  1938年4月23日,日軍第六師團新組建的?井支隊從蕪湖出發,連陷和縣、含山、巢縣。5月13日向合肥進攻,在合肥設防的第26集團軍徐源泉部防守不力,合肥14日淪陷。6月2日,?井支隊沿安合公路南下,向安慶進攻。8日攻佔舒城,13日攻佔桐城,17日攻陷潛山。

  第六師團又名熊本師團,與仙台師團並稱日本陸軍最強悍、最有戰斗力的兩支勁旅。而?井支隊則是由步兵第13聯隊、騎兵第6聯隊、野炮一個大隊組成。在當年日軍的戰斗序列圖中,我們看到,?井支隊當時的主官是第六師團步兵第11旅團的旅團長?井德太郎少將。

  根據刊登成本華照片的畫報中的注釋,“4月24日,中野部隊……於當日下午佔領和縣”。中野,即?井支隊步兵第13聯隊的聯隊長中野英光大佐。

  我們終於確認了入侵和縣的日軍。那麼,這支部隊當天在和縣究竟有沒有遭遇戰斗呢?

  在日本防衛廳防衛所戰史室編撰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我們找到了有關1938年4月24日當天日軍進攻和縣的記載。其中清晰地寫著,當天日軍“沒有遭到敵之抵抗而佔領了和縣”。

  如果真是如此,成本華那兩張照片究竟從何而來?

  “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有關成本華的尋訪陷入了僵局,這兩張照片的真實性似乎也讓人懷疑。如果說尚存一絲希望的話,那就是找到當年這支日軍部隊的士兵。但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命題。

  據史料記載,第六師團后來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死傷慘重,全師團近3萬人,最后在所羅門群島投降時僅剩一千余人,幾乎全軍覆沒。而且,當年的那些士兵還在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們委托一位旅居日本的朋友試著查找相關資料。2012年9月的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了他的越洋電話,從語氣中可以聽出按捺不住的驚喜。

  原來,日本陸軍部曾於1940年讓第六師團的老兵寫了一系列回憶文章,並把這些手寫的回憶稿裝訂成冊,命名為《第六師團轉戰實話》,收藏在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我們這位朋友意外地發現了這份資料。

  在步兵第13聯隊的回憶錄中,竟然有關於1938年4月24日進攻和縣的詳細記載。上等兵東齊明在《和縣含山巢縣佔領》一文中回憶道:

  “攻佔首都南京城之后,在蕪湖養精蓄銳的我軍部隊,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戰命令,於昭和13年4月23日離開滯留了將近5個多月的警備地蕪湖。在與江上艦艇的緊密合作下,成功實現敵前渡江,於24日黃昏佔領了蕪湖西北的和縣。道路被盡數挖斷,車輛部隊通過之苦實不一般。”

  “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寫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著槍勇敢地作戰到最后一刻,蔣政權煽動錯誤的抗日熱潮,讓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線,這種非人道的行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這本《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除了日軍官兵們的回憶外,每次戰斗都附有手繪的地圖,詳細標明了行軍路線和每次戰斗的傷亡情況。在這次進攻和縣的戰斗中,一個名叫“增田利”的日軍上等兵負傷。

  詳細的文字以及圖示,和我們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雖然東齊明在回憶中沒有提到“成本華”的名字,但是,比對畫報中圖片注釋的信息——“和縣城門上抓到的唯一敵軍士兵、女俘虜成本華”,可以推定,東齊明所提到的女戰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華。

  從東齊明的回憶中,我們了解到幾個關鍵信息:1938年4月24日當天,日軍佔領和縣,並非“無血佔領”,他們遇到了中國軍隊的抵抗﹔東齊明看到成本華時,她已經被殺害。

  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身為第六師團上等兵的東齊明極有可能親身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目睹或參與過更殘酷、更血腥的殺戮。他為何對一場小戰斗中的這個女游擊隊員印象如此深刻?

  對此,黃明忠深有同感。閑暇之余,他經常翻閱收藏的日本畫報,在他的印象中,成本華的那張正面照片是刊登次數最多、時間跨度最大的。

  他收藏的《日本的戰歷》由日本每日新聞社出版,昭和42年(1967年)4月5日再次刊登了成本華的這張照片。昭和54年(1979年)的8月25日,另一本同樣由該社出版發行的《日本的戰史-日中戰史2》畫報中,“廬州攻擊 ?井支隊”一版,第三次刊登了同一照片。

  《日本的戰歷》中的圖片注釋如此評價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軍的刑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黃明忠覺得,日本畫報反復刊登成本華的這張正面照片,說明“他們對對手的英雄也同樣是崇敬的”。

  這一想法和樊建川不謀而合。他認為,這些日文的注釋,字裡行間透著對成本華的敬意,這是日軍“對可敬對手的尊敬”。

  無愧列祖列宗

  我們終於找到了成本華。更准確地說,這可能是目前最接近真相的還原。

  採訪樊建川時,他比著大拇指說,特別希望有一天,在成本華犧牲的地方,能夠豎起一座“幾十米高的塑像”。后來我們獲知,當地政府不謀而合地已在醞釀此事。

  今天,位於和縣西梁山的革命烈士紀念館裡,陳列著成本華的照片和事跡。紅色的背景牆上,盡管隻有兩張圖片和一段簡短的文字介紹,但每天仍有三三兩兩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在此紀念這位一度被遺忘的抗日女兵。

  對於成姓家族來說,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把成本華列入祠堂。對於家族的女性,這是最高的榮耀和待遇。

  2012年12月25日下午,和縣目前成姓輩分最高的成乃福帶著族人,手捧成本華被俘時的那幅正面照片,把她迎進了宗族的安息堂。

  安息堂距縣城五六公裡,坐落在一片空曠的田野上,黑白相間的徽式建筑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孤單。接連騰空的爆竹打破了黃昏的寧靜,空氣中彌漫著紙錢燃燒的味道。

  就在人們低頭冥思時,地面上卷起一陣陣旋風。在漫天飛舞的紙灰中,成乃福悄悄地碰了碰一個族人的肩膀,壓低了聲說:“按照祖輩傳下來的說法,祭拜的時候有旋風,說明祖宗的在天之靈已經感應到我們了。”

  這一刻,距成本華英勇就義將近75年。

  (特別致謝安徽廣播電視台《成本華——一個被遺忘的抗日女兵》攝制組)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