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貧困線上
二十多年來陳水總生活一直貧困,近年來,與叛逆期的女兒關系不睦
6月8日晚,警方公布了陳水總的殺人動機:經過深入、細致的偵查和技術比對,並在其家中查獲遺書,証實陳水總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觀厭世,而泄憤縱火。
這與網上一篇據傳是陳水總的“自白”不謀而合,雖未經警方証實,但記者採訪時都一一得到印証。在這份“自白”中,一向對鄰居“強勢”的陳水總示弱,自稱“草民”,並歷數了生活的不幸。
在他的描述中,他曾在1970年因為家庭生活來源被切斷,隨全家下鄉,歷盡艱辛於1983年回城,但沒有安排住房(一家10口住28平方),沒有安排工作,自謀出路直至1994年(40多歲)勉強娶妻生女,后又擺攤賣麻?為生但攤位遭到取締,數十年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
據媒體報道,住在陳水總隔壁的妹妹証實了上述說法。陳妹介紹,陳水總1983年回到廈門后,隻能打零工度日。上世紀90年代,陳水總在家門口開了一家湯圓店,后來因為沒執照被取締。
最近幾年,陳水總多在附近打一些零工糊口。
多位鄰居向新京報記者証實這一說法。而近些年來,陳水總在當地一直以“上訪戶”的形象為他人所熟知,街坊們模糊地聽說,他為了戶口和低保的事情在到處奔走。
陳士龍說,弟弟之前曾領過低保,后來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弟弟因此上訪。
除了想辦法對抗貧困生活外,陳水總還需要應對與正處於叛逆期女兒的矛盾,“家裡隻有一台電腦,有時候他和女兒搶著上網。” 陳士龍說。
透過被隔斷的走道,許正經常能清晰地聽到陳水總與18歲的女兒爆發的爭吵,女孩的聲音高亢激烈,陳水總也不示弱。
有一次,女孩告訴父親自己馬上職高畢業,要去實習了,陳水總哼了一聲,帶著些嘲諷說:“你吃得了這個苦嗎?”又引發了一次爭吵。
最后的平靜
近兩年,陳水總變得沉默,有鄰居注意到他生病了,案發前,他一直在為改戶口年齡的事情奔走
鄰居們說,這兩年的陳水總,性情大變,越發沉默。“不怎麼鬧騰了,也不怎麼愛跟人吵架了。”
大多數的時間裡,陳水總獨自待在家中,等待歸來的妻子和女兒。
在安靜的夜裡,許正能聽見隔壁陳水總一聲接一聲的咳嗽,沒有停歇,仿佛“要把肺咳出來”,還能聞見飄來的一股濃烈的中藥味兒,但沒人知道陳水總生了什麼病。
在事發前20天左右,路過陳家的許正往屋裡瞥了一眼,發現陳水總獨自一人在家來回踱步,神情嚴肅,背影看起來“非常孤獨”。
許正突然覺得陳水總有些可憐,他想到了多年前兩家還沒有鬧僵時的一幕:他喝醉了,倒在店鋪和陳家的過道裡,從那路過的陳水總嘟嘟囔囔地將他費力地扶起來。
“這兩年太安靜了,我還以為他喜歡這樣的生活。”許正說。他沒想到,這是陳水總最后的平靜。
在網上流傳的署名為“陳水總”的微博裡,微博的主人在6月6日這一天,共發布了12條微博,發布時間為18時52分至20時18分。
“陳水總”在微博中抱怨,為了自己的實際年齡問題,相關部門互相“踢皮球”,不肯修改。
他堅稱,當年回廈門時,派出所將自己的年齡少寫了一歲,影響到60歲“辦理退休”,因此要修改戶口上的年齡。據媒體報道,其妹妹也稱,陳水總是1953年生,現在已經年滿60歲。
關於此事,當地社區委員會工作人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陳水總確實曾經來辦理社保,且事發前仍舊沒有辦理成功。
但也有街坊稱,陳水總並非都如他所說,總遭遇政府機關的推諉。幾年前,他跟當地的居委會和街道辦反映家裡的房子是危房,經過幾番交涉后,他的房子由當地政府出資改造。
6月7日下午,陳士龍最后一次見陳水總。他記得當時陳水總並無異常,獨自一人離開了家。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廈門報道
(來源:新京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