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預算,兩種版本
“不是說不清楚,而是不想說清楚。”吳君亮表示,在實際操作中,各地各部門預算都有詳細的按經濟分類的收支賬目,業內稱之為“詳版”預算,但一般僅供內部和上級掌握。公開的大都是經過加工的“簡版”預算,隻有一些概括性的數據,即使是精通預算的專家也沒有辦法看出名堂。
事實上,預算報告有很強的專業性,沒有經過相關專業培訓的普通公眾很難從厚厚的預算報告中解讀出有用的信息。
“但是,政府部門隻有公開詳細的預算報告,有監督意願和專業能力的公民才能去監督,預算報告對公共財政才能起到真正的約束作用。”黃斌說,每年香港特區政府公開的各部門預算報告摞起來,比一個成年人還高,一般公眾也沒有興趣和能力詳細閱讀。這就需要政府負擔起另一個職能,向公眾宣傳預算知識,對年度預算和決算進行要點解讀,由此增強公眾對財政監督的能力。
“公開詳版預算,是一場政府部門自我革命。僅靠部門和從業者自身的意識提升和覺悟提高,恐怕不樂觀。”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室副主任呂艷濱表示,這幾年,一些個人和機構多次申請公開三公預算,但相關部門經常以“沒有相關信息”“沒有統計和公開的義務”為由拒絕。推進預算公開離不開媒體和專業團隊的推動,同時國家應給予制度上的充分保障。
讓預算公開“不得不說清楚”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加強預算監管首先要加大預算公開。”高抒表示,國家應督促地方政府和部門盡快公開詳細的預算報告,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下力氣推動建立公開、透明、規范、完整的預算體制,形成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專家認為,國家應制訂預算公開的文本格式和標准,進一步細化支出賬目,加強對預算的監督問責。
“消除公務消費腐敗最根本的措施是強化對公共預算的控制,真正切斷公務消費腐敗的資金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認為,政府應改變目前預算的粗放型和隨意性,將預算精確到每一個具體項目﹔同時,對現有部門的預算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加強對預算的剛性約束機制建設,盡快把部門預算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加強預算審計是約束三公經費的重要抓手,但由於制度執行乏力,預算變成一些部門的財務管理工具,約束力大大降低。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預算審計和執行,重點查處財政資金在項目間任意流轉、預算外使用資金等違規違法行為,建立預算的權威性和約束力。(記者 凌軍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