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預算藏頭露尾依然突出 普通公眾難以看懂【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三公”預算藏頭露尾依然突出 普通公眾難以看懂【2】

2013年06月09日10:36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項目”數額巨大,暗藏貓膩?

  細心的人會發現,各地部門預算報告中的項目預算支出一般佔支出預算總額的20%∼50%,有的佔比接近70%。如上海某部門2013年預算支出總額為1533萬元,其中項目支出1040萬元,佔比高達68%。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高抒介紹,按照世界通行標准,項目支出應屬於臨時性支出,一般用於應對可預見的突發事項,大多遠遠低於基本支出。但從國內的預算報告看,項目支出數額巨大,有的已超過基本支出,這意味著“靈活要錢、靈活花錢”變得更加容易。

  有些項目支出表述模糊,與日常工作內容重復。某市發改委支出預算表一共列支了157個項目,從名稱上看,全市發展和改革調研經費、全市發展改革工作經費、“三貼近”調研工作經費、經濟綜合調控研討工作經費等項目內容交叉重復,且數額巨大,少則50萬元,多則近300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項目支出“不能往細裡說”,因為很多三公經費就暗藏在這些項目支出中。高抒向半月談記者舉例,一次他隨一科研機構到美國訪問,當地接待人員奇怪地問:中國公務團大多是半天公務,其余時間旅游,你們團怎麼全是公務活動?“本該是正常的情況,反倒出乎人家的預料。你說,這些大量的公款旅游費用,能詳細在預算中列清楚嗎!”

  三公經費藏頭露尾,怎能說清?

  北京、陝西、廣東等地部門預算報告公布了三公經費預算,受到輿論積極評價。如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的預算報告專門列出了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維護費等預算支出,並和2012年進行比較,對於一些支出增加預算的原因做了簡單說明,比以往有所進步。但從總體看,三公預算仍然比較籠統,缺乏約束力。

  廣東省質監局預算報告曾包含一份較為翔實的三公經費預算表,具體列出了公務接待標准及預計接待人數、公務用車數量及每月花費、因公出國人數及平均每人預計花費等數額。然而,這些內容僅在網站上停留了一個晚上便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和其他部門統一格式的“簡版”預算:因公出國(境)經費236.53萬元、公務用車購置費232萬元、公務用車運險費1028.95萬元、公務接待費280.37萬元。

  深圳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吳君亮分析,政府預算的“糊涂賬”主要集中在三公經費。“這份隻公開了一個晚上的三公經費詳細預算表充分說明,政府掌握的財政預算信息遠遠多於已經公布的。詳細公開三公預算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困難。”吳君亮說。

  “其他”頻現,有何玄機?

  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項調研發現,在一些政府預算中,“其他支出”數額巨大,一些基層政府尤為明顯,最高的能佔本級支出的40%左右。某市2011年一般預算支出中,“其他支出”達146億元,佔總支出的11.6%,僅次於教育支出。

  “其他支出”看不到具體支出用途,獎金補助、吃喝招待等費用都可羅列其中,自然讓一些地方和部門“愛不釋手”。黃斌分析,按照國際慣例,“其他支出”佔比一般低於10%,但國內有的部門預算中,“其他支出”佔30%以上,大量財政資金在科目間“流轉”,加劇了“亂花錢”的風險。

  專家認為,“其他支出”一旦成為政府財政預算的固化模式,不僅不利於公共財政、透明財政的構建,還會制造腐敗現象。近些年,國家審計報告查出了大量的財政問題,譬如年終突擊花錢,都與財政資金違法行為有關。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預算不夠細化,缺乏透明度。

分享到:
(責編:王澤、段欣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