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訪俄羅斯、非洲,還是在博鰲論壇,彭麗媛的隨訪都引發高度關注。網絡檢索中,“出訪造型”、“歌唱家”、“國產品牌”、“服裝股大漲”、“麗媛style”成為關聯度最高的搜索詞。
從某種意義講,彭麗媛是國家形象的另一種闡釋和解讀。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並非隻有一個維度,它其實包含多個維度。每個受眾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所見到的那個維度,去評價一個國家,不同視角下的評價最終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國家總的形象。鑒於國際受眾更多傾向從“中國政府”在國際舞台上的所作所為這個角度,去評判“中國”的形象,而且,國際媒體也總會以直截了當或者含沙射影的方式,指涉中國政府,久而久之,外界便傾向於將“中國形象”簡化為“中國政府的形象”。
其實,“中國的形象”遠比“中國政府的形象”豐富,后者只是前者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在這個意義上,彭麗媛的出場如果能夠獲得外界贊譽,至少能夠從另外一個維度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指出,彭麗媛能夠成為中國的“新名片”。畢竟,政府或相關機構並不能控制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任何獨立的個體,都能夠在某個場合展示一個國家的形象。
正因為此,許多分析家認為彭麗媛作為“第一夫人”出訪,的確有利於對外展示“中國軟實力”。誠然,政府能夠相對容易地壟斷軍事力量和許多經濟資源,但政府並不能完全左右文化和價值觀等軟資源。因此,談論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最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政府、非政府組織乃至個體的所作所為。
彭麗媛的端庄典雅,以及作為藝術家所散發出的個人魅力,應首先看作是她“個人”的軟實力。盡管軟實力論說的初衷是以國家為主要分析對象,但在國內層面上,不同主體也能夠發展以及培育相應的軟實力,因為軟實力並不局限於政府。哈佛大學有軟實力,好萊塢有軟實力,美國政府也同樣有其相應的軟實力,這在中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