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村落全村為“黑戶” 無法看病無法打工--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雲南一村落全村為“黑戶” 無法看病無法打工

2013年02月25日07:2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雲南省開遠市紅坡頭村,吳笑林一家在自己的棚屋前。他們一家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都沒有戶口,不能外出務工,隻能靠種地過活,全家年收入5千元左右。當地每戶人家都有好幾個孩子,住簡陋的棚屋,生活水平非常低。

  馬頭坡村,王少華的土房簡陋得甚至沒有門窗。17歲的王少華擔心自己沒法出去打工掙錢而娶不到媳婦。

  紅坡頭村,19歲的楊正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跟他一樣沒有戶口,是“黑戶第三代”。

  2013年2月24日,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紅坡頭村小學也迎來了開學的日子。當天,該校的86名學生得到一個特殊的禮物——他們擁有了正式的學籍,成為國家認可的小學生,開始接受9年義務教育,同時能夠享受國家給予小學生的各種福利補貼。

  這些在外界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在這裡卻是不可思議的進步。因為在此之前,紅坡頭村的人因為沒有戶口,無法正常上學、務工。今年,當地政府為這86名孩子辦理了正式的學籍,並開始著手解決村民因為沒有戶籍而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活問題。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紅坡頭村並沒有出現在中國的行政版圖中。即便是最新版最詳細的地圖,紅坡頭的位置也被標注為荒坡。而事實上,這個村庄在開遠市市區以西僅幾公裡遠的高山上。白天在村裡可以看見城裡車水馬龍,晚上可以看到山下霓虹閃耀。

  按照當地的說法,紅坡頭村是一個“黑戶村”, 村裡有117戶人家,約600人,幾乎都是沒有戶籍的“黑戶人”。

  這個村庄的村民從出生以來就無法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說是“村”,其實是一群人群居在一起的一個部落。“村裡”並沒有村委會,村民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証,沒有醫療社保,結婚領不到結婚証。村民沒法出遠門,沒法考學,沒法進城打工、沒法到銀行存錢、沒法考駕照。

  不久前一名村民在山下騎摩托車遭遇車禍身亡,因為無証駕駛,被判負全責,沒有獲得任何賠償。而死者父母去領遺體還費盡周折,因為他們沒有身份証,無法証明自己是死者的家人。

  在開遠市周邊的山頂,像紅坡頭村這樣的黑戶村還有好幾個,如馬頭坡、平坡頭等,官方稱之為“自發移民”。

  據2011年底,開遠市政府公布的“開遠市自發移民情況”顯示,開遠市目前有自發移民1328戶,總人口6519人。開遠市自發移民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金學稱,人口統計的時候,有些自發移民“戒備心強,或者干脆躲起來”,因此,這個群體的真實人數遠高於調查數,估計超過1萬人。在整個雲南省,像開遠市這樣的自發移民現象並不罕見。

  根據當地官方調查,這些“自發移民”絕大部分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從周邊省份及昆明、曲靖、昭通等更加貧瘠的山區遷徙而來,在城市附近的山區落腳,開荒種地。長期與原籍脫離,又無法入籍當地,使得這些“自發移民”和他們的后代失去了戶籍。

  家住昆明的陳利女士,是最早關注開遠黑戶群體的民間公益人士之一。10年來,陳利在這些黑戶村先后修建了4所小學,共有200多名孩子在這4所小學讀書。現在當地政府給孩子們辦理了正式學籍,讓孩子們可以下山讀初中,甚至走得更遠。這些變化讓陳利欣慰許多,如今學生的學籍問題解決了,但她最擔心的問題是教師留不住,4所學校共有9個老師,這些老師都是陳利個人聘用的,連代課老師的名分都沒有,工資待遇不高,流動性很大。不過這個問題,對紅坡頭村這樣的“黑戶”村來說,只是眾多亟待解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記者 郭鐵流 攝影報道)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