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 題:“舌尖狂歡”,食品消費勿斷安全弦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婷玉 王猛 周琳
胃腸疾病明顯增多、“過期”食品蒙混過關……春節前后,餐飲、食品消費量激增,食品安全的風險也隨之加大。一些人在大飽口福之時常常苦了腸胃,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為此,有關部門及專家提醒,節日食品消費更應把好“入口關”,“開胃”更要“保胃”。
節日聚餐:“飯”桌莫成“煩”桌
假羊肉卷、病死豬肉、假洋酒、假名牌飲料……公安部2月3日公布,春節前夕,各地10天內偵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0余起,搗毀制售“黑作坊”等220余個。
春節聚餐活動增多,食物中毒發生幾率加大。衛生部1月通報2012年第四季度全國報告食物中毒情況時特別提醒,加強春節期間的食物中毒防控。需警惕的主要中毒因素包括毒蘑菇、河豚毒素、未煮熟四季豆以及細菌性食物等。
根據報道,往年春節期間,胃腸疾病患者比平時要增加約三成,如急性腸胃炎、腸梗阻等,致病因素既包括被細菌污染的食物,也有暴飲暴食的因素。
上海市食藥監局食品安全監察處處長沈偉濤提醒,春節餐飲單位要“量力而行”,不要“偷工減料”,以免增加食品安全風險﹔消費者如遇食品安全問題,要妥善保存消費憑証,以及就診的相關証據等,以便調查取証。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邊振甲表示,春節期間應對城鄉接合部、廟會燈會、中型及以上餐館、年夜飯供餐單位等強化監督檢查。
專家表示,尤其應加強廟會等人群聚集場所的“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的監管﹔消費者也應注意科學飲食、健康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