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篇
要想和平共處,
關鍵得有一個hold住全局的人
六成希望
與子女同住
本報發起的這一話題討論,同樣吸引了不少老人參與,作為長輩,他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打來電話、發來短信的50名老人中,有六成左右贊同“同住”,另四成老人,部分贊成“分開住”,部分認為“應視子女的需要及家庭經濟情況而定”。
同住有“三好”
家住漢口火車站附近的金先生,今年57歲,家裡四代同堂,上至80多歲的母親,下至6歲多孫子,一家6口住在一套190平米的復式房。
“我們生活得很幸福,父母就應該跟孩子住一起!”金先生列舉了同住的3點好處:1、可以傳承家風,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好作風可以影響下一代。2、優化資源配置,兒子媳婦從來不開伙,要是單獨住,廚房餐廳使用率肯定低,一家人住,不管是物質資源還是人脈資源,都可以更好地共享。3、有利於教育下一代。他和老伴都是教師,他教語文,老伴教數學,兒子是搞工科的,在大學任教,媳婦是搞文科的,現在是公務員,單說家裡滿櫃子的書,就涵蓋了各個方面,這種知識結構對孩子有利。
同住就沒有磨擦?“當然有,但總的來說,利大於弊!”金先生說,為了防止搶遙控器的現象發生,弄了兩台電視機,各看各的。兒子媳婦要是拌個嘴之類,大家立下一條規則——“要吵出去吵,吵好了再回來”,大多數的時候,一家人可謂享天倫之樂。
家住青山的陶先生說:“父母當然願意跟孩子住一起,但就是不知合不合得來。”現在夫妻倆跟兒子住,但他還專門在單位宿舍留了套房,擔心兒子結婚了,兩代人相處不來。
要有一個hold住全局的人
一大家子人,要想和平共處,還得講技巧。
“首先是要相互包容諒解,其次是一定要有一個hold住全局的人。”金先生說,大家庭裡,要分工明確。在他家裡,他就是主導家庭發展方向,在大事上能拿主意,他愛人總管家務,協調家庭關系,兒子媳婦工作較忙,管好自己的小家就行了,“但一個主事的人,一定不能缺”。
家住新洲的曹先生說,他跟兒子媳婦一起住了20年多了,很融洽,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一些大事上,他都是先與家人商量,最后由他來拿主意。
專家說,一碗湯的距離最好
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尚重生認為,子女與父母住或不住一起,沒有固定模式,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家庭成員比較能包容,能相互理解,可以考慮住一起,但這種情況並不是特別多。如果有部分家庭成員過度追求自我、自由,就要考慮分開住,“給自由者以自由”。
“端一碗湯過去,還不會涼,這樣的距離,是最好的距離。”他認為,當下流行的“同小區不同戶”的模式,其實是非常科學合理的,因為人性本身存在自私、自我的一面,如果兩代人住得太近,這些缺點很容易被一些不開心的瑣事激發出來,以至於每個人都拿出缺點相互折磨。如果不在一起住,這些缺點可能就會潛伏起來,時間長了不見,甚至會有一些想念,這有利於家庭關系的和諧。(見習記者翟蘭蘭 實習生左馨)
(來源:武漢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