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理由
“假魚翅”事件曝光后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值得反思的是,當魚翅成為奢華公務接待上的一盤菜,當其成為身份、尊貴的象征,當其成為某些不良商家的暴利源頭,不但害了消費者,也害了鯊魚,害了環境,也害了社會風氣。對魚翅“住嘴”不僅是保護餐桌,也是保護環境,保護道德與良知。
□視點關注
近日,國內一些餐廳被曝使用假魚翅,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魚翅作為食材盡管名貴,但畢竟只是“吃的東西”而已,對於近年來圍繞著魚翅不斷引發的風波,記者發現,其背后有著比較復雜的社會因素。
假魚翅“不是什麼新鮮東西”
“假魚翅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了,很普遍,甚至是公開的秘密。”業內資深專家、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教授、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漁業分會副秘書長王亞民說,有些假魚翅會明確地標出屬於“素魚翅”,還有些假魚翅則不會標明。
“如果沒有標明的話,就屬於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王亞民說。
中國“零魚翅”項目的組織者王雪認為,假魚翅的確很多,如果價格在一百塊錢左右一碗或者更低的話,那百分之百是假魚翅。
至於什麼樣的價格才能吃到真的魚翅,王雪說:“我隻能說,四五百元一碗以及更高的價格,吃到真魚翅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業內人士反復向記者強調,作為飯桌上奢侈品的魚翅,無論從口味還是營養價值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是導致假魚翅橫行的重要原因。
“魚翅本身只是一種軟骨組織,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其味道也不特別,用一些普通的食材就能調制出來。”王亞民說。
“魚翅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味道,用魚翅制作的菜肴看似名貴好吃,這些味道實際上來自廚師復雜高超的烹調及菜肴中其他配料的美味,如果使用其他食材也可以烹調出魚翅菜肴的味道。”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愚公移山項目官員易懿敏也說。其他配料通常包括雞肉、豬油、火腿等。而且,正因為這一點,近些年來有人發明了人造魚翅,魚翅假貨橫行,已然給消費者帶來不少麻煩。除假魚翅外,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健康隱患的,是在魚翅加工的各個環節中,都存在商家為了增重、縮短加工時間,乃至為了美觀或調適口感而使用對健康不利的添加劑的現象。
畸形觀念推高魚翅消費
與假魚翅一起被曝光的,還有國內某地一天消費的過於巨大的魚翅數量。
許多環保人士認為,假魚翅的出現和魚翅消費量過大存在緊密的聯系。
“很多人覺得吃魚翅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這是一種畸形的消費觀念。”王亞民說,“一些企業人士,或者公關人士,互相宴請或者求人‘辦事情’的時候,喜歡請吃魚翅。”
對於一些企業界人士來說,對於不斷地請客吃魚翅也是有苦難言。
記者從一家企業家俱樂部的管理人員口中了解到,我們發現吃魚翅不僅沒有特別的營養和藥品功能,反而會給身心帶來傷害。我覺得對於比較關注自己健康的高端消費人群來說,舍棄魚翅這個愛好應該說是不成問題的,從道德上和自己身體的需求上都是完全不成問題的。那為什麼還要吃呢?歸根到底還是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