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5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民网>>时政>>正文

调查研究与中国道路【2】

2015年07月25日19:50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关于“怎么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酷斗争形势下,中国革命道路“怎么走”,比“是什么”的争论显得更为迫切与紧要。它直接决定着党和红军能否生存发展,并最终决定着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能否走得通。为弄清“怎样走”的问题,毛泽东的办法依然是“向下看”,通过调查研究来找到钥匙。在寻乌调查中,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当地商业资本的兴衰过程和原因、中国农村的土地关系和剥削状况、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存现状及政治态度,特别是细致入微地分析和总结了寻乌进行土地斗争的经验教训,由此,对为什么要走和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在认识上有了飞跃;对这条道路为什么能够走得通,在认识上也有了实践依据。

  具体说来,毛泽东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之所以能够从宏观上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和“怎么走”,在于这些调查大体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为当时的道路探索提供了认识基础。

  第一,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为党在道路探索中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提供了可靠的阶级依据。在到井冈山之前,毛泽东也做过一些农村调查,但他认为,自己对“农村阶级的结合,仍不是十分了解的”。寻乌调查之后,他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兴国调查之后,才弄清楚了“贫农与雇农的问题”。后来,他还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正确对待中农的问题。弄清楚农村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在实践中产生了两个积极成果,一是使党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可行路径,进而制定出比此前的土地政策(如“井冈山土地法”)更切合实际的方案;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学说,使农村阶级划分有了可行的标准。这两个成果,使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有了可靠的阶级基础。这就是毛泽东说的,“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第二,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为党在道路探索中推进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切实的工作方法。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努力发动群众,扩大红色区域,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社会调查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东塘、长冈、才溪等地的调研,他搞清楚了苏维埃政府“在土地斗争中的组织和活动情形”,就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以及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等问题做了完整论述。这些建立在“铁的事实”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和政策措施,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迅速巩固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政权基础和行政工作方法,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前进,积蓄了组织力量。

  第三,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为党在道路探索中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建设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突出地提了出来。如果没有这个任务的完成,即使以“乡村为中心”,也难免要失败。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概念,后来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又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和基本思想。这两个理论创新成果,与《古田会议决议》所提出的建党原则一道,使党的建设思想有了中国特色的新发展,为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逐步改造成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第四,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为党在道路探索中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前进方向。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处理中国革命遇到的实际问题,多年没有解决。几次“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盖源于此。毛泽东做寻乌调查的同时写作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他多年调查工作经验的思想结晶。这篇文章围绕调查研究这一根本工作方法,科学剖析了过去党犯错误的思想根源,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即“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经验总结和理论认识,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阐发,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思想自觉的重要开端,从而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科学的前进方向。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潘旭海、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