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垃圾“脱困”路在何方(人民眼·本期聚焦·城市垃圾)【3】

本报记者 魏薇

2015年04月24日05: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垃圾“脱困”路在何方(人民眼·本期聚焦·城市垃圾)

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看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遭遇了地产利益冲突,“高尔夫球场影响生态环境,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建设,还是屡禁不止,盖因与地产利益一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家都认为是必需的,却无容身之地。”

徐海云认为,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建设焚烧发电厂应是优先选择。“这是一种改善模式,污染能够显著减少,无论对周围环境还是周边居民健康都是有益的。”他同时表示,若是选址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不仅运输费用会大幅增加,运输过程产生的污染排放也会增加。

1994年,阿苏卫填埋场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设计填埋容量1191万立方米,在承担东城、西城、昌平以及朝阳区部分生活垃圾处理重任下超负荷运行,日进厂量约3600吨。截至2014年12月,已填埋900余万立方米,仅剩两年服务年限。徐海云表示,若能在阿苏卫填埋场基础上建成焚烧发电厂,不仅可以缓解垃圾处理压力,还能将埋藏了20余年的陈腐垃圾陆续挖出并焚烧,从根本上解决填埋场“骨子”里对土壤和水源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

黄小山称自己5年前是个坚定的“邻避分子”,“怕的就是房子贬值”。不过,他认为自己在对垃圾处理深入了解后理性多了。“我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他们的焚烧发电厂就在市中心,相当于北京的西单、国贸!在二三十年内,出于无害化的考虑,我支持焚烧。”

除了对于污染的担忧,“邻避”背后是利益得失的衡量。在郑明辉看来,“换位思考”在政府与民众沟通中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总寄希望于公众自愿牺牲自身利益,还是要利用补偿机制让居民感到利益平衡。”他建议在垃圾处理设施整体预算中列入社区回馈工程这一块,例如在附近建公园、图书馆、游泳池等,或者在电力、热力供应上给予周边居民一定优惠。“国外有的焚烧发电厂修建得很漂亮,里面能够喝咖啡,周边地价一点都没受影响。”

林晋文表示,北京正研究如何在产业、就业、设施惠民等方面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区域环境发展,“对于跨区域处理生活垃圾的区县,目前每吨垃圾收取150元补偿费,7月1日起增至173元,用于周边环境的改善。”

同时,“信息公开透明”也是缓解周边居民“邻避”心态的“良药”。当得知北京市环保局受理了关于阿苏卫循环经济园环评听证申请后,周边社区居民认为这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诚意和进步。

“技术再可靠,运营不可靠怎么办?”

用公开赢得信任

“一想到每天要烧的都是混合垃圾,就感觉剑悬头顶一般。”采访中,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这样对记者诉说。他们始终担心,垃圾含水量太高会导致燃烧不充分。

据了解,目前垃圾入炉前需经过5至7天的堆放发酵来保证热值,技术先进的焚烧炉具有处置混合垃圾的能力,烟气净化设施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排放,不过居民仍然怕“万一没弄好”带来的后果。外地一些焚烧发电厂的负面新闻也加深了他们的疑虑,“技术再可靠,运营不可靠怎么办?”

在郑明辉看来,政府面对信任危机时,不能不作为,更不能逃避,给老百姓造成一种“那东西真不行”的恐慌,一定要把运营监管放在“聚光灯”下,向公众公开与垃圾处理项目相关的信息。其中,对污染控制设施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高安屯已经装上了长期采样器,北京市环保局可以远程操控,随机设定某个时间段进行采样,再进行监测,从而获得二(口恶)英类排放的平均值。”郑明辉说,“居民担心的二(口恶)英类排放问题靠严格监管可以解决,例如让企业定期公布污染防控中的活性炭、消石灰等原料使用台账,以及飞灰处理运输联单等。”

黄小山则表达了一个疑惑,“我到过国内许多垃圾焚烧发电厂,补贴从几十到几百元的都有。类似的垃圾成分,同样的环保标准,为什么补贴不同?另外,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既保证污染控制,又让厂子有合理的利润?”

据了解,从垃圾扔出家门的那一刻起,费用就开始产生。在小区中,每一户居民要交纳几十元不等的卫生费,从而保证垃圾收运到街道的垃圾转运站,此项工作主要由物业承担。从垃圾转运站开始,费用主要由所在区县“买单”,包括交给北京环卫集团的每吨150余元运输费,以及根据焚烧、填埋、堆肥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的处理费。

以焚烧为例,今年7月1日起,北京每吨垃圾的处理费为253元,分类垃圾则为153元。“北京有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区县将费用交付到这个平台后,我们再对各个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结算,不够的话由市财政补贴。”林晋文说。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崔东、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