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强加那些使命感”
事实上,“3·01”事件给昆明警方也带来的某些积极的变化。
在五华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冯云辉看来,“3·01”事件之后,民警更注重实战技能。原本出警缺乏保护意识,如今经过培训之后,面对警情,从站位到处置均分工明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比如,路人问路,主动侧身,既热情服务,又要保持警惕,保护配枪;盘查时,民警之间保持距离,做好处突的准备。
“3·01”事件两个月后,昆明公安局决定,向重点一线部门以及参与街面执勤巡逻、突发事件处置等一线警务活动的基层民警全部配发枪支,有针对性地提高民警武器警械使用的实战能力和全市公安机关警情处置能力。
事实上,在此之前,一线民警鲜有使用和练习枪械的机会。王军在调至特警前的六年半基层刑侦工作中,也只有过两次打靶训练。作为云南省警务实战教官,黄伊宏认为民警的心理压力大多是因为“心里没底”,“当了一辈子警察都没开过枪,你让他打暴徒,心理压力能不大吗?”有的民警认为提高待遇就能调动积极性。黄伊宏不以为然:“你没有技能,给你一万块钱让你去制服持刀歹徒,你都不会去。”
黄伊宏的另一个身份是五华分局反恐应急巡逻分队队长。他要求手下队员两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30米距离绕开障碍进行6发连射,必须保证在8环以上。在体能上,在岗队员每天在市公安局划定的1分钟反应圈的距离内身着10公斤重的装备徒步巡逻22公里。“警犬跟着我们走了两天都尿血了。”黄伊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为了贴近实战,他会举着防护盾牌让队员持斧头砍;为研究枪械的穿透力,以及对人体部位的影响,他买来半扇猪肉进行射击贯穿实验。
不过,也有令他苦恼的。他负责对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两小时手枪快射训练,但派出所很难抽出训练时间。他与其他教官改为上门授课,教习基本的警用技能,但他又觉得无法保障时间的训练无异于杯水车薪。当然,也有让他欣慰的事情,一位四十多岁的民警告诉他,干了半辈子警察,子弹终于能打到靶上了。
在他看来,即便是想辞职的民警也并非厌恶这个职业,某种程度上说是缺乏最基本的警用技能。他主动与祝睿婕联系,希望对每一个队员进行心理辅导,并组织亲子活动,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这个行伍出身的教官减压理念话糙理不糙:“别再强加那些使命感,就是要给民警减压,想骂领导就骂领导。”
(刘子倩 史广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