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暴恐事件之后的昆明警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4】

2015年01月23日09:5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暴恐事件之后的昆明警界

“你要乖哦”

在反恐高压态势之下,如何有效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已迫在眉睫。“3·01”事件后,昆明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立刻对参战民警和协警进行心理辅导,共为163位民警做了心理测量,55名民警接受了个别或团体的心理辅导。

王军接受了约两个月的心理咨询。两个月之后,他明显感受到身体状况渐渐好转,失眠和无力感也已消失。昆明公安局教育处副处长、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郝艳红是王军的心理咨询师。在她看来,开枪后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是发达国家警队常用办法,可以缓解民警因危险及突发事件而造成的紧张情绪,经过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防止警察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这种障碍有时会延迟发作,影响日后生活工作。

郝艳红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案例。昆明某派出所民警围堵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击毙。然而,两年后的一天,他在与搭档出警时,搭档同样击毙了犯罪嫌疑人。自此之后,这名民警开始变得暴躁易怒,精神恍惚,甚至在会上大喊,搭档害了他。在郝艳红看来,正是两年前开枪后未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才激发了两年后的延迟性反应。

事实上,按照昆明市公安局的规定,民警开枪之后,所在单位必须向市局政治部报告,申请心理危机干预,如不报告将在年终考核中扣掉该单位相应测评分。

在“3·01”事件之后,郝艳红每周平均接到两个民警的求助电话,希望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在市局15楼心理咨询室里,一扇屏风将房间隔开,民警可躺在床上接受催眠治疗,亦可选择在躺椅上倾诉自己苦恼,听取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如今,昆明市公安机关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00多名,其中28名心理咨询师可为民警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还专门开设了民警心理服务热线、网络咨询。“但许多民警担心暴露身份,被领导或同事知道,”郝艳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会根据民警的要求约请一位非警界的心理咨询师为其服务。

起初,基层领导对于民警心理干预并不感冒。祝睿婕是五华公安分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的负责人,也是市公安局心理咨询兼职教官。去年10月,一位派出所民警因病去世,祝睿婕带领团队希望对全所民警进行哀伤辅导。“民警都好得很,再说,都太忙也没时间。”所长答复。祝睿婕急了,“都快一周了,按照规定,我们必须去。”

事实并非如所长所说。祝睿婕团队与30名民警逐一单独谈话。由于战友突然病逝,加之工作压力极大,十几名民警在谈话中放声大哭。“失去战友是个导火索,强压之下,民警们需要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已累计对八百多名民警做过心理辅导的祝睿婕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祝睿婕所在的是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设置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档案室、办公区5大功能区,不仅服务民警,也接受家属的咨询。中心还针对不同警种的压力、危险水平、疲劳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疏导。

有意思的是,每次新警心理辅导培训之后,祝睿婕都会送给他们一个崭新的记事本。扉页上是由分局领导亲笔写的一段“接地气”的祝福语。而其中一句“你要乖哦”也成为最萌的赠言。

在郝艳红看来,民警的部分心理压力来自于领导的管理方式。在干部心理培训中,她特意设计场景,让领导感受不被尊重的境遇,提醒领导那套灌输式的思想工作方式已难派用场,面对80和90后民警,更需要尊重、平等和人性化的管理,而不是颐指气使的命令。在郝艳红的建议下,一些派出所将民警孩子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挂在单位宿舍的墙上。“某些细节的改变,对于释放和舒缓民警压力、增强民警对警队的归属感能起到好的效果。”郝艳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斯敏(实习)、曾伟)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