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地球化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它在野外找矿中的卓越功勋,殊不知,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的飞速发展,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已延伸到环境保护、地震预报和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更成为城市地质工作中的冉冉新星。何中发,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一名年轻的副总工程师,他扎根基层潜心研究10多年,全身心投入于城市地区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致力于挖掘地球化学工作在服务特大型城市发展工作中的独特价值,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地球化学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魅力。
野外调查永远是地质工作者的第一课堂
2004年6月,何中发硕士毕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正赶上部市合作“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的启动,他进入“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子课题项目组,从此开始了与地球化学打交道的职业生涯。地球化学调查,采样是第一个关键环节,样品代表性的强弱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在刚毕业的半年时间里,何中发随项目组一起踏遍了上海的角角落落,从繁华都市区的老弄堂到工业园区的厂区,从东部滨海湿地到西部的湖泊沼泽,不仅熟悉掌握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工作要领,也将上海的土壤现状类型摸了个遍。他责任心强,性情沉稳,认真细致,既能吃得了苦,又能沉得下心,很快就在野外锻炼中崭露头角,由项目组成员成长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从野外调查的“第一课堂”逐步走向了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大舞台。
生态住宅建设有了地球化学标准
早在2000年前后,上海就启动了生态住宅建设。但早期的生态住宅指标设计中未考虑土壤环境。2005年,何中发承担了“上海市生态住宅建设土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项目,首次将地球化学手段引入到生态住宅建设评价体系。这项工作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属于前无来者,何中发阅读和参考了大量国外相关方法和标准,再从上海市土地质量现状特征入手,初步确定了适合上海市的土壤环境现状特征的评价指标、区间和方法。综合考虑上海土地质量和工业化程度,他将重金属类、有机污染物类、放射性类等3大类列为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依据土壤众多指标的背景值,参照国外的相关标准,何中发首次提出了依据地球化学基准值的评价方法,并在初步制定评价方法基础上,开展了针对两种不同类型住宅的适宜性评价,对所制定的土壤环境指标起到了较好的试点及验证作用。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于完善和健全生态住宅概念定义以及评价标准具有开创性意义,成为地球化学工作介入上海市住宅用地环境的重要里程碑。
为基本农田保护点亮监测预警的启明灯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在农业地质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上海市作为中国特大型城市的典型,基本农田保护不仅要量,更要保质,何中发深刻感受到这正是地球化学应用的重要舞台。为此,他主动担纲“上海市基本农田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方法研究”,致力于解决如何监测上海基本农田质量的技术难题,并初步建立起了上海市土地质量监测网络。何中发带领项目组依据土壤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包括肥力指标、重金属指标)、沉积环境类型等多维因素,对全市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区进行了区块划分,使监测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全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第四纪沉积环境特征、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他们将全市土地资源分为若干一级监测区,每个一级监测区又分为若干二级监测区,每个二级监测区分为若干三级监测区,每个等级监测区对应一个等级的监测点,不同等级的监测点设置不同的监测周期。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上海市基本农田监测工作中得到了普遍应用。2009年,上海依据该方法开展了全市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2010年,该方法扩大到上海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监测成果成为上海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数据。
实现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管理的无缝对接
从作为基础地质调查手段的地球化学评估工作,到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貌似小小跨步,实有天堑之难。何中发带领团队,相继承担了“上海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上海市典型县区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多项研究项目,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对接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为城市地质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目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叠加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不改变各自原有成果,相对简单,而化学法需要增加评价指标,则比较复杂。何中发根据两项工作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指标法”、“系数法”、“指数法”等3种化学对接方法,并分别从全市层面和区县层面进行了对接方法实验,总结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积累了较好的对接经验。为尽量减少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结构体系的影响,他提出了在自然质量等阶段增加地球化学评价指标,从而有效整合两项工作。这一工作思路已经成为上海深化相关研究的重要技术路线,为实现从地质技术到城市管理的天堑通途打开了一扇大门。
大地跋涉、科海扬帆,这是专属于地质工作者的璀璨轨迹。短短十年间,何中发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十余项部市级重要课题,获得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将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工作一步步推上上海城市管理的大舞台,践行了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的光荣使命。这是一个像大地一般质朴的年轻人,他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艰苦的野外俯得下腰身,在喧嚣的都市守得住书桌,以“朴实无华自风流”的姿态诠释着地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