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土壤去毒等不起了--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媒体评论:土壤去毒等不起了

2013年06月14日16:15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消息,让连日来为“镉米”担忧的人们看到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希望。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环保人士们则关心,这些土地污染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向社会公开,并推进立法和行动——要医治“毒土”,总得先看看病历。

  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从何而来

  污染需要遏制,“毒土”需要治疗,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获取土壤污染情况的确切信息。但是,“空气有雾霾或者水的颜色不对,肉眼就可以看出来,但土壤污染从外观却很难察觉,需要特殊仪器来检测各种元素的水平。”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说。

  据新华社消息,“污染图”的基础是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

  这张“网”从2008年开始建立,以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为基础。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学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所谓“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就是在地球上“打上格子”,采样、检测并绘制图件。全球计划的每个格子大小为160公里×160公里。全球陆地共布设约5000个网格,落到中国的大约400个。他们再将每个基准网格划分成4个子网格,作为中国基准网格,即布设约1600个网格,每个网格的大小相当于1个120万图幅。

  科研人员在每个网格的采样点位中,都采集一个1米以下的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的表层土壤样品。前者代表自然界的地球化学背景,后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

  随后,科研人员按照不同的元素,把深层样品和表层样品的检测结果分别制作成“全国××元素分布图”;而表层的含量和深层含量相减得出的,就是这种重金属元素的“人类污染分布图”。

  从2008年到2012年,王学求的研究团队共采样1.8万多件,制作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图152张。

  测元素不难,难在如何定义“土壤污染”

  在采访中,有环保人士猜测,土壤污染的有关数据一直难获公开,也可能和污染的判定“标准”有关,“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污染区域的界定,标准定得高,被‘污染’的土地面积就会比较大,这方面曾经有很大争议。”

  马杰(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研究生):

  土壤重金属普查这个事儿,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在搞,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重金属涉及到人类健康问题,由环境问题提升到健康问题,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讲非常复杂,国际上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判定土壤污染,要先做土壤监测。以现在的技术来讲,测元素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份样品从处理到最后出结果几天就可以完成。问题是,如何定义它是否污染呢?

  以前的做法是,有一个土壤标准。比如拿砷元素来说,超过15个ppm(质量分数,表示百万分之一,15ppm即15毫克每公斤)算污染。现在从工作角度来说,这种定义方法可能有些不太合适,因为不同的土壤用途不一样,有的是种庄稼,有的是盖房子。

  目前的做法是,从“风险”的角度定义土壤是否污染。种粮食的话,15个ppm算污染,要是盖住房,可能就不是15了,会高一些。而在“风险”评估方面,美国要求一百万人中如果有一人可能致癌,土地就要修复,荷兰要求十万人中若有一人可能致癌就得修复。中国现在还没有这种标准,都是在参考别的国家的,最喜欢参考的是美国的,但美国的标准定得合不合适呢?还有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参考高标准,有些地方参考的是低标准,什么算是一个“健康”的环境也还没有定数。

中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