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的努力,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承担的“中国西部重要蛇绿岩带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工作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于日前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组织的评审验收。
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海省科技厅和地调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成都地质矿产所等多家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执行期间,项目组多次赴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天山、准噶尔、阿尔金山、祁连山等西部艰苦地区开展野外考察。尤其是在项目启动初期,肖序常院士以80岁高龄亲赴西藏,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沿线的蛇绿岩进行实地考察。
项目组进一步证实: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形成较早,中、西段形成较晚,二者代表了不同时限洋壳的遗迹;中段的日喀则蛇绿岩既不是单一的形成于大洋中脊,也不是形成于俯冲带,而是在洋盆演化晚期叠加了弧前扩张的印记;东段泽当和罗布莎蛇绿岩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洋盆,弧前扩张和岛弧三个阶段,属于形成于俯冲带的(SSZ型)蛇绿岩。
在西天山地区,项目组发现了一些新的蛇绿岩出露点,并获得了一批新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建立了西天山地区古大洋洋陆分布格局及古洋盆的打开、扩张到俯冲消亡,以及碰撞造山的演化历史。
在藏北羌塘中部地区,他们确立了早古生代和早石炭世两套蛇绿混杂岩,并推测出该地区古特提斯洋的发展史。
他们还总结了祁连山地区不同性质的蛇绿岩带类型,并对青海西金乌兰-金沙江、东昆仑和阿尔金山地区,以及准噶尔地区的已有蛇绿岩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