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首设科技成果转化岗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张舵)记者14日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北京市将在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参与职称评比,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由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规定,鼓励在高等学校新设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岗位以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绩效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并在人员编制、落户等方面给予支持。
据了解,我国高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型,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图书资料、统计等专业技术岗位)。为鼓励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北京市提出在高校专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被认为是一个较大的政策突破。
北京印刷学院院长助理周忠说,现在高校里老师的职业发展只能走教师岗位,其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常常面临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有利于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后顾之忧,凝聚成果转化的动力。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京校十条》规定,北京市将在高校新设的科技成果转化岗,明确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的人事、工作关系仍在高校,同时将这些教师或研究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取得的实际业绩作为职称评定、考核的重要指标,评价合格人员可获得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专业技术资格。
以打破束缚、释放活力、注重实效为原则的《京校十条》由北京市财政局、科委、教委、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参与制定,内容包括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管理制度、收益分配方式改革,支持高校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和在校学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京校十条》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北京市属高校,经有关部委同意,北京地区的其他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据悉,目前北京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91所,其中,中央部委院校37所,市属高校54所。2012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教学与科研、实验发展人员约10万人,其中北京市属高校有近4万人。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