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青海

张伟: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2014年12月24日14: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就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在崇山峻岭之中,或在戈壁险滩之中,或在深山荒漠之中,踏着飞沙走砾,冒着狂风暴雪,顶着炎炎烈日,以山石鸟兽为友,以风霜雨雪为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用自己的信念和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为国家寻找可利用的矿产资源。苦和累是他们生活中最浓重的色彩和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忍受着自然艰险条件的生死考验,隐藏着内心对亲人的情感内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遍了神州大地。因为他们的梦想不在花前月下,丽衫霓裳之中,而是在探寻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宝藏,征服那茫茫高原、巍巍昆仑的情怀中,他们——就是我们寻找的最美地质队员。

执着地勘,甘于奉献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一线地质工作人员,他叫张伟,1971年出生,今年43岁。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钻探施工工作,担任项目负责人已有4年。多年来,他始终把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当成自己的信仰,转战南北,常年奋战在野外一线。

都说钻探工作既危险又艰苦,他却深爱着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而且这一干就是24年,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这片荒漠大地,用自己的执着和毅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青海的固体矿产勘查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太多的赞美之词容易模糊我们的视线,还是让我们把笔尖转动到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让我们在他学习和生活的一隅中收获一份感动,体验一种情怀,追求一种精神吧。

1991年从四川地质技工学校毕业后,张伟被分配到当时的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实习。同年5月,他第一次跟随分队人员出队到祁连山木勒牧场,做磁法扫面工作。一大早他们就扛着三角架拿着手图开始找矿点,当看到山越爬越陡,阳光越晒越烈,他感到越来越累,好不容易工作到吃午饭时间时,他的师傅给他拿出烤好的馍馍,对他说,小张吃饭吧,他一看傻眼了,便抱怨说没有水,这馍馍又这么干,怎么下咽?师傅看着他委屈的面庞,把他带到山边的小溪旁,示范性的咬了一口馍,再从小溪中捧上一口水,就这样一口水一口馍地吃了起来。眼看着师傅,眼看着这样的午餐,他当时就流下了眼泪,满腹酸楚,哽噎着,馍馍再也难以下咽。坦白地说,他难过过,委屈过,消极过,失望过,甚至也想一走了之,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似乎梦想在现实的面前支离破碎,不堪一击。他曾问师傅,您在这个行业,这样的条件下干了这么多年,难道没有后悔过?师傅对他说,现在的你就是当年的我,他继续追问,那您为什么没有放弃?师傅没有直接回答,反问他一个问题:苦是为了什么?他立马回答:当然是为了不苦,以后过更好的生活啊,师傅笑了,他也多少释怀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他逐渐明白,苦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生的历练。慢慢地他也逐渐不再把苦当作一种负担,他变得更加积极了,把师傅常给他说的地质“三光荣”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牢记于心,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工作准则和生活指南。应该说,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了精神上的支撑,似乎工作上也就没有那么的辛苦了。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