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忠同志,现年58岁,1975年参加地质队工作,1979年1月毕业于广西地矿局七二一工人大学地质找矿专业,1988年9月—1990年7月进修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干部管理学院地质普查找矿专业,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担任过地质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分队技术负责、分队长、总工办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后来又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过项目公司总工程师等职务,现任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勘查”)—广西五鑫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勘查技术部经理,参加工作近40年来,一直战斗在祖国的地质找矿战线上,踏遍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四川省、陕西省、黑龙江等重要成矿区带及厄立特里亚、越南、柬埔寨等部分矿区(点),参与踏勘发现和重点参加完成了玉林北市大型萤石矿、博白县油麻坡大型钨钼矿、河南省嵩县槐树坪(东湾)、广西博白县金山金银矿、广西北流市石科金矿等大中型金矿(4处)的勘查项目的勘探评价和综合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1983年被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团委授予“最佳青工”称号,并连续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一、勤学苦练、勇于实践、造就过硬素质
1975年10月,林永忠同志首先参加半年多机声隆隆钻机工作,在机台上通过与编录的地质技术员聊天,心中充满了对地质找矿事业的憧憬,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广西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七二一工人大学地质普查找矿专业的学习,在学校中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取地质找矿的知识和技能,不耻下问地拜老师和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为师傅,通过2年多的时间,努力学习和较熟练掌握了地质找矿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科科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第六地质队二分队博白县旺茂普查组,第一次体验了骑自行车数百公里,从博白—玉林—桂平—平南进行矿点踏勘、选点工作,有一天,他和其他两名年轻同志到玉林北市萤石矿点检查,惊喜地发现该矿点(山)成矿条件特别好,矿体厚度很大、品位高,找矿远景非常好,他们第一时间迅速将这一发现汇报队领导,争分夺秒赢得了时间,促使队上及时组织勘查力量进场,通过2年多的勘探评价,提交了大型优质萤石矿的勘查报告,矿石量达到400多万吨。
林永忠同志年轻时代,精力充沛,野外工作勇于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尽管白天野外工作后身心都很疲惫,但夜晚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挤出点滴时间学习知识,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努力系统学习了普通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矿床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等大学本科知识,1982年参加广西地矿局组织的地质助理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他获得了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破格提升为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获得了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的“最佳青工”称号。
二、勤于思索、敢于创新、爱岗敬业、业绩突出
林永忠在数十年的地质找矿生涯中,工作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地质找矿理论综合对照分析各勘查矿区地质资料及地质规律,大胆开拓创新,业务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得到单位领导的重用和善用,从学校毕业后,第六地质队就分配其到陆川县米场安垌钼矿普查区、贵港—桂平—平南一重要金成矿区带、博白县金山金银矿区、博白县油麻坡钨矿区、北流市石科金区等重要矿区或项目负责组长或综合研究工作,1984年他被派驻博白县油麻坡钨矿详查矿区任综合研究组长,该矿区前期做了七八年勘查工作,完成了数仟米的钻探工作量,矿区地质资料很零乱、矿体被连接为多个零散小矿体。林永忠接手矿区综合研究工作后,对矿区大量的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对比研究,总结和发现出矿区矿体严格受地层、褶皱构造、接触带等因素控矿,根据地层及褶皱构造分布特征,把原来零乱多个小矿体连接成受岩层褶皱形态控制的厚大层状矿体,由于认识取得突破,指导矿区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现为大型钨矿)。该矿区获得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奖;2009年6月,五矿勘查任命他到河南五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为了全面完成公司推进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工作部署,争取全面掌握《嵩县矿集区金多金属矿整合勘查项目》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地质成果资料,林永忠放弃了很多节假日和晚上休息时间,白天深入矿区考察、晚上钻研熟悉矿区资料,虚心请教河南省的地质专家,很快掌握熟悉了《河南嵩县整合勘查区项目(嵩县东湾、槐树坪等8个探矿权)的勘查方案》,在行驶河南五鑫公司监理工作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与调动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及勘查单位地质专家们的找矿积极能动性,科学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整合勘查项目找矿勘查工作,重点把握好矿源层、控矿构造及矿化标志密集区,选择东湾、槐树坪两矿区做为重点勘查区,做到既不浪费工作量,又敢于大胆施工验证,通过与合作方地质专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该项目黄金找矿的重大突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