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祖勇在测水位,缪华摄
忻城县遂意乡兰甲村内合屯,位于石漠化区域,平时降水较少,生活用水靠水柜的蓄水,而到了旱季,就要到相邻村屯挑水喝,12月份以后更是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来喝。水勘分院找水打井组进驻到该村屯后,老百姓非常高兴,他们早就听说有一支非常厉害的打井队在忻城县找水打井,今天终于盼来了,他们更期盼在他们村能打出水来。可是第一口井过了设计孔深146米,却没见到水;队员们不甘心,又在另一个物探异常点布孔施工。遗憾的是,第二口井打到148.8米设计孔深时,依旧没有水!
黄祖勇听到队员们的汇报后,非常重视,下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把水打出来!他亲自带队到村里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查看实地的每一个角落,并翻看各种资料反复分析论证,最终定下第三口井的位置。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三口井终于出水了,井深156.7米,日涌水量达240吨,解决了580人的饮用水问题,村民们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称赞这支队伍。
在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大会战期间,广西水文队水勘分院,在四个县(南丹、宜州、忻城、柳江)同时实施找水打井工作,黄祖勇是管生产的分院领导,安排工作有条不紊,最高峰时,有40台钻机同时在四个县不同工地施工,没有出现因为钻机太多而管理不过来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如何安全事故。
处理钻机事故他不是一把好手
在宜州市洛西乡洛西社区荣和屯,施工一个钻孔时,由于沙子多,施工到50米处发生埋钻事故,钻工无法解决,向他汇报,他立即赶到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指导工人处理事故,不到两个小时就让钻机恢复正常;之后,打出日涌水量299吨的水井,解决了近2000人的饮用水问题。
一次,在北山乡福利村长湾屯,钻机在晚上施工时遇到问题,无法继续钻进,为不影响工期,钻工马上打电话给黄祖勇汇报情况,当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黄祖勇二话不说,从驻地赶过来,指导钻工解决了问题,待钻机正常钻进了他才和司机赶回驻地,已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跋山涉水早出晚归使他烙下了腿疾
广西水文队所负责的找水打井区域是广西最为干旱、最难找水的区域之一,小潘说:“黄副院长为了使旱区人民早日摆脱缺水之苦,很多找水难度大的地方的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定孔位他都亲力亲为,这就更加速了他‘腿疾’的形成”。
田林县大部分是碎屑岩地区,找水难度比石灰岩地区更甚。一次,在田林县百乐乡百乐村开展找水地面调查,路面凹凸不平,80多公里路程,光驱车前往就需要三个多小时,无法行车的地方需要走很远的路,由于任务紧急,他们没来得及带干粮就出发了,他们到其中一个缺水村屯时已是中午12点半钟了,他们没有歇息就开展访问、调查工作,黄祖勇与其他同志说:这里路途较远,进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坚持一下,把工作做完再出去吃午饭。时间一晃到了两点多钟才把工作完成,可那个地方没有什么可填肚子的东西,到村头的小卖部,连饼干都没有,仅有一些饮料,将就着喝点饮料充饥后赶往田林县城,下午5点多钟才吃上午餐,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晚餐了。
在宜州市找水打井,可真忙坏了黄祖勇他们,小冼说:“有一天,他们一大早出发,分别到龙头乡龙盘村的八况屯、向南屯、大平屯、上谭屯等地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干完活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虽说都在一个村,可山区里的一个屯与另一个屯之间相距都有几公里,且都是步行,之后,他们简单吃了些食物,就又赶到北牙乡保康村凤凰屯、泵底屯、火炭屯等地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回到宜州市驻地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们一天就走了30多公里山路,在边走边分析、边记录找水标志的情况下,一点都不觉得累,但停下来之后就感觉关节疼痛了。那段日子,在开展地面水文地质调查时走二三十公里的路是常有的事;黄副院长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烙下了‘腿疾’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