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广东

刘汉灵:盈盈游子心 悠悠地质情【2】

2014年12月23日11:25        手机看新闻

恪尽职守,美在敬业

“搞地质工作,不到现场,怎么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刘汉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2年,他参加了西藏墨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西藏墨脱县是当时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潮湿多雨,丰富的降雨量和恶劣的地质环境造成墨脱地区洪水、冰雪灾害频繁发生,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十分发育,致使墨脱公路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努力一直未能建成通车。刘汉灵在那工作期间,恰逢当地是最强降雨的5~7月份,且为无人区。为了取得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他带领一个作业组翻越雪山深入第一线,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克服了工作区地形陡峭、植被茂密、通行不便、生活及通讯无法保障、缺医少药等重重困难,睡帐篷、啃压缩饼干、穿湿衣服,每天从海拔600米爬到2700多米的工作区,冒着生命危险在多雨、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频发的现场开展地质调查、工程物探等工作,一干就是10个小时左右。正是他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单位、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务实工作态度,为墨脱公路的选线提供了详实、高质量的地质勘查报告,得到了业主和设计部门的一致好评。临近野外工作结束时,设计部门增加了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那时的他不知得了什么病,一连几天发高烧,身体时冷时热,浑身疼痛,以为是体力透支,得了重感冒,所以吃了些治感冒的药后继续坚持工作,直到三天后走出雪山,到林芝地区医学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在发达地区早已灭绝的恶性疟疾,医学院的老教授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已经坚持七天了,再晚几天不走出雪山,不能及时对症下药的话,西藏墨脱人民可就要在多雄拉山上为你立碑了。”2013年11月,墨脱公路终于通车了,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终于会心地笑了。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由此,地质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已到不惑之年的刘汉灵,完全可以转向室内工作,因为室内立项、设计也需要人手,但一想到地质找矿中断了十几年,而且野外工作又以年轻人为主,出于“传、帮、带”的责任与使命,他再一次投入了崇山峻岭的怀抱,坚守在地质工作的最前线。2006~2008年,他作为物探技术负责人,承担了两个国家级铀矿勘查项目的物探技术工作,从立项到设计、从野外施工到编写成果报告的每个环节,他无不亲力亲为,尽职尽责,全程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

2009年,大队面临地质项目偏少、技术力量薄弱的严峻挑战,刘汉灵临危受命,担任大队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全面主持大队地质项目的实施工作。2011年,由于业绩突出,他被大队提拔为地质勘查院院长。自任副院长以来,他敢想敢试敢创新、敢闯敢干敢担当,解放思想,大刀阔斧,着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启用一批年轻技术干部,给他们压担子,给予年轻人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不断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锻炼和发现人才。作为单位一把手,他始终做到以身作则,兢兢业业,经常起早贪黑,一手抓调研、选区,一手抓地质立项和项目储备。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院职工快干大干巧干,很快大队地质主业面临的紧张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申报项目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项目来源渠道越来越宽,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除完成中核总铀矿勘查项目外,地质勘查院还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矿调、综合研究项目以及省财补、省铀矿风险、省地勘基金项目和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近年来,他主持或参与完成地质勘查项目60余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圆满完成,主持的项目均一次性通过评审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的带领下,地质勘查院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地勘收入由2009年的28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180万元,全院职工的人均年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地质找矿成果逐年显现,2013年澜河铀矿普查项目见矿率达到87.5%,新增铀资源量×××吨,落实可供详查的金、银、铜、铅锌、石英等矿产资源地6处。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