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


一山一水总关情——张华【2】

2014年12月15日08:5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张华进行地表水测流

面对困难,他选择坚强

水工环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翻山越岭,跨谷涉涧,既艰苦又危险。

因为勤学好问,因为吃苦耐劳,张华很快就由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项目负责,挑起了独立工作、决策制定与实施的重担。

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个承担项目就是包括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在内的云南重点岩溶区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对于这样大跨度的调查项目,张华自然是第一次参加。好在他有一股子“不干则罢,干就要干好”的倔强劲头,从最初设计到野外实施,从资料整理到最终报告编写,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硬是一关关闯了过来。由于投入项目人员少,仅野外调查就花了4个多月时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由于回民生活习惯不同,他得自己烧水、煮饭,匆匆吃完早点就上山,一直干到傍晚七八点才能回到驻地。又是自己料理简单生活,然后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资料、计算数据、补充记录卡片,还要把调查的线点清绘到手图上,决不把当天该做的工作留到下一天。整整4个月,他每晚睡觉都在深夜12点后。

在野外跑点,张华他们总是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抢工期,多做工作。8月,云南进入雨讯主期。这天刚吃完中午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乱卷,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有的同伴认为雨天爬山登崖太危险,干脆等到明天再干。张华想到这是最后一条线,离住地又比较远,来回跑势必拖整个项目的后腿,再难再险也得抓紧完成。张华带头往前走,刚走出几百米,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几个人只好找一处破旧屋檐下躲风避雨,依然浇得浑身透湿像“落汤鸡”。半个多小时过去,雨过天放晴,几个人踏着泥泞山路,整整跑了7公里,圆满完成了当天任务。项目调查取得了满意成果,深得上级好评。总结承担的这第一个项目,张华的结论是:苦,并快乐着。咱年轻,现在不拼,更待何时!

类似这样的困难,张华和他们同伴早成家常便饭,以至于回忆起来显得那么轻松,那么平淡。可谁都明白,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乃至毒蛇猛兽袭击、深山密林困扰,没有高尚意志品格,缺乏坚守毅力,那是无论如何要打退堂鼓的。他们经历的那些出生入死的惊险场面,至今听来仍会认人不寒而栗。

那是在乌蒙山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一条穿越陡坡峻岭的路线跑下来,天已漆黑如墨,可最后一个点离通汽车的公路边还有四五公里。张华和另外两个人只好相互搀扶着,半蹲身子往下梭。一路上不见一个村子,也看不到一丝光亮,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箐沟,全然不知,只顾一步一步往前移。前面黑乎乎一片,又好像比走过的平一些,几个人好生欢喜,以为进入平坝了,赶紧往前走。不对,怎么有声响?仔细分辨,原来是微风吹动的水声,判断那一片黑乎乎的地方是个蓄满水的大水库。大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险呀,掉进去就没命啦。不知又摸黑走了多久,远远听见来接他们的汽车喇叭声。几个人不顾一切,拼命向汽车奔过去,回到住地已经深夜了。值得欣慰的是,这天他们在旱山区发现了几处泉眼和暗河,颇有开发价值。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