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近年来,李忠水主要从事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自学。在别人休息的时候,阅读专业期刊,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充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学习、钻研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更加快捷和简便技术方法,将自己所学到的、所掌握的知识都无偿教授给其他同事,提升了项目部整体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成果质量。他研究的非金属储量计算(剖面对算法)小软件,大大的提高了同事们进行非金属储量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效果颇好。
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因总队新开展项目需要,他被调入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组,这项工作的特点是技术新、时间紧、任务重,且资料多而杂,时间跨度大。在项目还没正式开展前,他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起早贪黑,学习相关技术标准,查阅大量资料,积极咨询请教专家和老前辈,掌握了矿区核查工作方法和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要求。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李忠水把行李搬到单位,带领项目部成员每天晚上工作到后半夜,认真梳理每一份资料,核对每个块段,严格按要求建立数据库。功夫不负有心人,吉林总队率先在省内完成项目并作为试点单位进行推广,他同时根据各矿种的特点,摸索出了一条“地质指导,图件辅助,数据库贯穿始终”的一体化创新型工作方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成果质量,完成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抚松县和通化市、梅河口市共65个矿区和煤炭矿区的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和报告编制工作,其中有多项成果被评为优秀。期间在吉林省率先开展了两个矿区的试点工作,项目成果一次性通过国家评审专家组评审,获得了专家好评,并作为核查成果范例在省内推广。在核查工作中,他还多次给省内兄弟单位工作人员讲解和指导,获得了省项目办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被推荐为吉林省单矿区核查成果数据库评审专家,参与了50多个单矿区核查成果评审验收工作;参与和指导了吉林省磷、稀土、铁、铜、铅锌、金和煤的汇总数据库建设;同时参加了吉林省钼、银、镍、萤石、硼、重晶石和硫铁矿的单矿种省级汇总成果的省级评审验收工作,他在评审验收过程中严格把关,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所审矿种在国家验收时全部为优秀,保证了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为吉林省矿区储量核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受到国家项目办专家的好评。被推荐为全国单矿种数据库评审专家,参与了全国金、铅锌、银、硫铁矿等单矿种省级汇总成果数据库的评审验收工作,为全国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同时受全国两库衔接工作组和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对全省地区及县市国土资源局储量管理人员和26家地勘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全省两库衔接工作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由于该同志在这两项工作的优异表现,于2013年3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优秀专家奖、被评为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同时,他所在的单位—吉林总队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完成吉林省抚松县矿产资源规划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编制。
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白山市和抚松县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
参与硅藻土、硅质页岩和宝石玉石一般工业指标材料编写,参与硅藻土矿勘查规范编制工作。目前项目成果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近年来,工作之余,他积极参阅各类专业杂志,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积极撰写专业技术论文,收到良好效果,任现职以来先后在国家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九篇:
1、2008年6月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上发表《江源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一文;
2、2008年12月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上发表《吉林省江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一文;
3、2011年4月在《黑龙江国土资源》上发表《吉林省白山市硅藻土矿产资源概况分析》一文;
4、2011年7月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上发表《浑江九队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一文;
5、2011年7月在《白山市硅藻土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一文;
6、2012年12月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上发表《基于灰色理论的时间序列分析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一文;
7、2013年6月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上发表《吉林省橄榄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一文;
8、2013年10月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上发表《我国硅藻土矿新应用及资源保障对策》一文;
9、2013年12月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上发表《永吉县北大湖饰面闪长岩矿床地质特征》一文。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