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支撑 民企勾勒“微笑曲线”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山东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努力构建公共服务、成果转化等五大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高成长动力。
菏泽是牡丹之乡,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牡丹除了观赏入药,还可以开发出茶、精油、食品等多种产品。位于菏泽市的尧舜牡丹产业园占地2000余亩,由民营企业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充分利用当地牡丹资源,研发和生产食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医药,并延伸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2013年11月26日,正在山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尧舜牡丹产业园,当得知企业在牡丹身上研发出多种产品时,他表示“今天长了见识,令人印象深刻。”
在牡丹产业的布局里,高新技术扮演着“蝴蝶效应”里扇翅膀的角色。菏泽在牡丹产业化过程中,科研人员们不断创新,刻苦攻关,着重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做文章,勾勒出牡丹产业发展的“微笑曲线”。
为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尧舜公司联合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进行了牡丹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和多项世界级、国家级专利。
东营永利精工机械制造公司在发展初期只能靠和对手拼价格、拼交货期。为了找到出路,在商务部门的帮助下,永利机械先后到欧美等国家寻求合作,最终从美国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经过企业研发改良,生产出的升级产品,内部螺纹实现了零缺陷。现在,企业把各地的销售人员都撤回了企业,但是企业的销售却节节攀升。
“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找到市场,对于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点的民营企业来说,创新源自于企业求生的本能”,作为民营企业主,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荆书典有着深刻的认识。
从2011年开始,山东实施“一企一技术”计划,通过税收减免、专项投入等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加大专利技术研发力度。 山东省中小企业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钱博说告诉记者,“一企一技术”平均每个研发中心拥有专利在14项以上,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等,鼓励这些专利迅速转化成竞争力。
据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山东中小微企业拥有的授权专利2.76万件,连续几年增幅都超过了20%。
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再次让中小微企业增强了快马加鞭谋发展的信心:对民营企业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给予同等资金支持,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据了解,2013年,山东小微企业增加了9万户,上半年又增加了3万多户,这是近年来都很少见的一个增长。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两年在全国领先,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了50%,民营经济成为支撑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走出国门 要和全世界谈生意
温州商人一直敢为天下先,成为民营企业家走出去的典范。不过,一向以内敛、低调形象示人的鲁商正在逐渐改变这一格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山东民营企业家开始大胆走出国门,借助国家舞台唱戏,试图寻找商机,掘金海外。
2014年7月中旬,来自山东沂源的民营企业家、华联矿业副董事长董方军受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的邀请,作为中国工商代表团成员,随习近平主席出访巴西。
“山东的企业长大了,企业家的信心更足了。”曾多次随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出访的董方军说,山东的企业家们正在试着学习如何站在更高层面上跟世界谈生意。
“开疆拓土,是山东民营企业家随团出行的主要目的。”董方军说。
同样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还有日照万华集团。该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抓住宝思德公司资金链断裂的难得机遇,历经艰难谈判,成功以12.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匈牙利最大化工企业宝思德公司96%的股权。此次并购万华集团拓展了欧洲市场,将在亚洲的产能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优势,保障了我国异氰酸酯产业安全,成为山东省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山东提出将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外经贸活动,支持其建设出口基地。搭建小微企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境外上市、跨境并购、研发合作、境外设厂、对外承包工程。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服务,主动做好国家、地区、市场、汇率等风险提示和防范工作。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保护其合法权益。
目前,山东民营经济开放步伐日益加快。民营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愈加突出。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361.2亿美元,占全省的51%,同比增长19.2%,大大高于全省8.8%的平均增长水平。
如今,山东的大型民营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截至2014年6月底,山东省民营外贸企业达到20498家,占全部民营企业的66.7%,进出口总额达到324.6亿美元,占48.2%。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国家层面提供了舞台的基础上把与世界的生意做好。”对于广阔的海外市场,山东企业家信心满满。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