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冰雪那达慕”展示草原马文化。当日,2014年“银色西乌珠穆沁”杰仁马文化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举行。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中蒙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广
近年来,中国和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日益热络,形式丰富多样,成果不断显现,国际社会关注度大大提高。今年外交部公布的《中蒙友好交流年纪念活动方案》,仅人文领域活动就有22项。
这个方案包括中蒙双边关系文献汇编、中蒙两国互办文化周、举办中蒙儿童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和中蒙友好交流知识竞赛、在蒙推出中国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作品、两国新闻代表团互访、举办蒙古国学生汉语语言文化类系列比赛、举行纪念中蒙建交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举办蒙古学学者圆桌会等诸多内容。有些活动已付诸实施,有些正在进行当中,为中蒙建交65周年、中蒙友好交流年增添了光彩。
据蒙古国文化旅游体育部长奥运格雷勒介绍,近年来,中蒙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广,进而助推两国各领域关系稳步发展。从1994年开始,中蒙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议,每三年都有具体计划。根据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科技合作计划、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等,中蒙双方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乌兰巴托举办汉语比赛、每年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互访外,两国还就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中国向蒙古国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等签署了协议。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参赞杨庆东说:“截止目前,有近8000名中国资助和自费到中国留学的蒙古学生。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人次的蒙古人到中国各地旅游观光,占蒙古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民间交流之火可见一斑。”
“汉语热”在蒙古国不断升温,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方院长其米德策耶将《论语》《大学》等典籍翻译成蒙古文,成为蒙古国畅销书。中方派文物修复专家协助蒙古修复辽代古塔历史文化遗迹工作进展良好。之前双方在蒙古长调保护、申遗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蒙两国成立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先后三次召开工作会议,启动了实质性的联合保护行动,并制定了详细的《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大纲》。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