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人民日报》四天头版头条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7】

2014年08月13日09:56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8月12日12版

大交通牵引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篇)

编者的话:

这里,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河北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

这里,有全国交通运输的中心,但太阳放射状的路网周边,却无数人抱怨“灯下黑”,常态化流动不得不舍近求远,区域间互联互通参差不齐。

这里,东临渤海港口众多,西接丝路腹地广袤,海陆通道如何更有效对接?公路、铁路、海港、空港,优异的交通资源禀赋如何协调发展,共赢共生?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大幕方启,课题待解。

怎么修路?

顶层设计,一体化规划,创新体制机制

“我的地方,凭什么让你通路?”

从天津市京滨工业园区出发,眼前的指示牌很快变为廊坊市创业路,也就是廊坊开发区东外环。沿东外环右转,10分钟就上了京沪高速。

“原先说不通,眼瞅着京沪高速从家门口过,就是上不去。”京滨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天津武清区大王古庄镇党委书记郭新华感慨。

原来,大王古庄镇毗邻廊坊,走京沪高速廊坊出口绕来绕去要费不少时间。打通一段上京沪高速的联结路,成了大王古庄镇人最大的心愿。路不长,才4公里,但接驳部分有200米在廊坊境内,这就成了大难题。

200米协商了一年多。“占人家的田,通你家的路,拆迁补偿、土地指标都是麻烦事。”郭新华说,千难万难,2011年,“卡脖子”段总算通了,园区上高速一顺畅,马上引来不少企业落户。

“断头路”“瓶颈路”的背后,是行政体制分割下利益使然。“路通,才能人通、财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先导已成共识。三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绘一张图,首先需要的就是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规划,以及由此带来的体制机制创新。

应由中央和部委牵头,搭建对接平台,建立京津冀交通合作协同机制,统筹推进跨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规划、建设、运营三同步。

用规划管总的同时,还要切实解决目前面临的两个现实难题:一是“钱”,一是“地”。

河北省交通厅厅长高金浩算过一笔账,河北的公路网要和京津的水平靠上,从现在起到2020年,要再建设5000公里高速公路、1.7万公里国省干线、5万公里农村公路。

这么大的工程,“钱”和“地”怎么解决?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更为优惠的资金、土地等政策,加大对规划内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光等靠要不行,自己也要想办法。”三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透露,正考虑用民间资本来打通高铁等重要路段的建设。“一些交通干线像京承、京张、石济高铁等争取中央投资;省内高铁则准备向民间资本开放,创新铁路投融资机制。”

……【详细】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谭洁羽(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