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盛卉)“目前中央作出一系列部署加速政府向市场放权,但是这些部署能不能落到实处,遏制部门利益是解题关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15日在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表示,如果部门利益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简政放权会出现避重就轻现象。
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以“创新政府治理,深化行政改革”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围绕重构政府市场关系、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问题展开研讨。
“很多部门和人员长期习惯通过审批和处罚实施管理,现在审批事项减少了,行政处罚规范了,就不知如何管理,也不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克勤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年多来,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改革力度逐级衰减,中央改革决心大、动作大,但一些地方对改革的担心多、动作小,跟进不利。国务院部门下放的一些权力,被地方政府截流,出现了“肠梗阻现象”。而且,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等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含金量低的事项取消和下放,对含金量高的抱着不放,而有的却是“卸包袱”把管理难度和责任大的事项下放。
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会长黄文平在论坛上表示,简政放权并非一放了之,而是要放管结合,特别是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之后,更要加强事后、事中的监管。减少事前审批,并不意味着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减少了,相反部门的事中和监管任务加重了,不是给政府工作减压了,而是要求相关工作更细、更精、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