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半,19件林业工人使用过的斧头、油锯、马爬犁等采伐工具,作为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伐日的纪念物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标志着我国北部最大的“绿色屏障”开始休养生息。
从黑龙江源头到汤旺河畔,从我国最北的大兴安岭古莲林场,到小兴安岭南部的马永顺林场,以商品材为目的的天然林采伐4月1日起被全面禁止。
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自上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木材6.5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6岁就参加工作的塔林林场职工张庆田说:“那时国家需要木材量大,晚上都要点起篝火干。月亮最足的那几天,几乎是连轴转。”
马永顺林场场长梁云林认为,正因为这样高强度的采伐,导致林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已势在必行。
资料表明,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锐减,森林质量下降,大小兴安岭几乎处于无木可采的危险边缘,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要恢复到开发初期的可采蓄积水平,需要80年以上。
“这木头实在不能再采了,再采就把‘孙子辈’的都采没了。”伊春林管局带岭贮木场场长王泉说。
大兴安岭地区天保办主任郑学慧告诉记者,全面停伐后,林业的工作重点将转到森林资源的管护、培育和科学经营上。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