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4月1日电(记者梁书斌 刘景洋 王松)“再砍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就看不到森林了。”自4月1日起,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引起林区内外各界广泛关注。
塔河县塔林林场职工宋荣富已经尝到了森林资源锐减带来的苦果。宋荣富说,我干了二十多年的油锯手,先后伐了十多万立方米木材。因砍得太多,现在山里都没有大木头了。山上大树少,森林吸水不好,下一场暴雨河水就能“呜呜”涨起来。真应该停采了,再砍下去,我们后代根本就看不到森林了。
木制品加工业则直接感受到了停伐产生的冲击。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凯达木业以木材深加工为主,是“吃原料”的企业,面临着停伐后何去何从的难题。经理李涛说,我们现在一年消耗木材四五万立方米,停伐后原材料一定会减少。企业厂房是按照生产能力建的,势必造成设备闲置,停伐后还有一部分职工要下岗。
伊春本身是林业城市,当地第一大产业就是木材精深加工,因提前一年停伐,多年形成的产业链受到冲击。当地木材商表示,现在伊春家具厂商不到50家,到年底能有30家就不错了。
伊春光明集团副总孙旭东说,木材精深加工是一个大量消耗木材的产业。2009年,有40多家企业和光明集团合作,帮光明集团做配件。停伐后,这些企业原料成本高,目前只剩下12家企业跟光明集团合作。
停伐让大兴安岭林区50年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不少人一时很难转变。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单增庆说,有人很不理解,认为停伐后大家的日子没法过。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提出“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我们会依靠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力量,努力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让富余人员有事做,让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黑龙江省森工集团也采取措施,解决停伐后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认为,生态功能区建设不能以GDP为主,要保障人民生活。停伐后,富余劳动力一部分参加营林造林抚育管护,其余的人要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林业走出去。
“林业英雄”马永顺的孙子马立志说,全面停伐可以让森林更接近于天然更新,免遭人类破坏。“爷爷在世时,时常叮嘱我们,要积极投身环保、投身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停伐正是他的期望。”今年是马永顺诞辰100周年,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植树造林,过低碳生活。
林区发展定位变了,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将随之改变。从限伐到停止主伐,再到停止商业性采伐,刹车是“踩到底”了。伊春市委书记王爱文告诉记者,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市以“壮士断腕”的态度,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勇敢迈出了国有林区改革第一步。
王爱文说,以前国家建设缺木头,现在国家需要我们贡献环境。自然界的教训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前那种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也可以“反哺”林业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