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知多少?

2014年03月22日10:06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知多少?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倪元锦)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14年的主题是“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23日,中国气象局园区将开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技展厅、气象观测场、华风集团电视天气预报模拟演播室,北京市海淀区、密云县、延庆县、平谷区的气象站也将对外接待公众参观。

  据了解,首都气象领域目前已能够为交通、电力、供暖、农业、旅游等20多个行业提供气象服务;建立了多部门信息共享、预警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农业干旱、城市内涝、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重污染天气等极端天气预警;在缓解水资源紧缺、防御冰雹灾害等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益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21日在气象科普报告会上指出,数值天气预报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过去25年里,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有效预报时间都明显提高,但仍难以对天气进行100%准确的预报,气候变暖导致海温等条件明显变化,增大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2013年,北京市24小时分区县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8%,气温预报准确率达76%,暴雨预警平均提前38分钟,并初步开展分区预警。

  到2015年,北京将实现自动监测达到5分钟、1公里时空分布,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80%以上,局地暴雨、雷电、冰雹预警提前1小时以上发布,沙尘、高温、雾霾天气预警提前1天发布,持续严重雾霾天气预警提前3天发布。

  热带风暴、龙卷风、雷电、洪水、暴风雪、冰雹等突发严重天气事件中,迅速、及时的信息传播格外重要。空气污染、干旱、热浪、寒流等天气事件,也可因累积造成危害,预报同样不可小觑。然而,首都气象基础设施薄弱、观测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一半以上国家气象观测站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实现“首都气象现代化建设”亟须全面加快步伐。

  记者从北京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获悉,今后两年,全市将新增气象自动观测站200个以上,人工气象观测站全部达到国家基准站标准,新增3部多普勒天气雷达、5部风廓线雷达,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立体式、高密度全天候气象观测网;到2015年年底完成4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建设,加强其对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的技术支撑,建立1公里、1小时分辨率的精细化数值预报业务模型,确保气象预报信息精细到乡镇和街道。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