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神木“迷信”:不是乌托邦
尽管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让神木百姓尝到了甜头,但“神木模式”至今仍遭受非议。最集中的一个问题便是:“县财政怎么负担得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震就认为,这不过是神木县的一种“暴发户行为”。“神木是这几年依靠煤炭才发了家,地方政府把赚的钱用来搞民生,这个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有一天煤炭挖完了怎么办?大跃进式的高福利还能保得住吗?”
面对质疑,郭永田说:“人们对免费医疗的担心可以理解,也是对我们的支持。网上说的不一定是真的,到第一线的医院去看才知道真相。”
在他眼中,长期以来,外界对神木“全民免费医疗”有诸多误解,造成了很多以讹传讹的“神话”。甚至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几乎都质疑一句话:“神木有没有钱保障下去?”
“我们仍然在实践。”郭永田总是回答,“实际上,我们并非绝对的‘全民免费’,而是相对的基本免费。”
神木的医疗报销分很多项:立即报销的住院费用、按年报销的慢性病费用等。每项、每人次都有具体的报销金额上限。在县医院的走廊里,每隔一段就挂着报销限额、流程的彩色说明。
郭永田说,神木的“全民免费”,实际上是根据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在原有的新农合标准上有所提高而已。
2005年,神木参加了国家标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
“当时只针对农民,城镇居民反而一分钱也没人管。所以,我们在2006年把城镇居民也纳入了医保体系,多出来的部分神木县财政自己承担。”
2008年,神木县成立康复工作委员会,调研分析一年三个月,开始实施全民免费医疗。
“但正是‘全民免费’这个词,导致了很多误解和过度担忧。”
郭永田也坦言,免费医疗的成本的确在逐年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是就诊人数增加。我们为啥要实施免费医疗?就是因为看病贵,老百姓不敢去医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恶性病的案例比比皆是。现在,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健康意识都增强了,生病不拖也不扛着,及时就诊住院。因此,成本的上升是客观的自然增长。”
这种人员“井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学校。
薛志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免费教育实施之初,由于实现了“零收费”,大量周边地区学生涌入神木县就读。这无疑加大了财政负担,增加了学校的就学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神木县学前三年约有在园幼儿两万人,其中非神木籍幼儿占到了三分之一。
此外,寄宿生数量的增加也加重了学校寄宿负担,同时,免费教育给学生的择校和无序流动提供了方便,但也给学籍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薛志林说。
那么,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是否会不断膨胀,顶破神木的财政口袋?
“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我认为实际上不会。”郭永田介绍了神木的成本控制模式。
“我们有住院报销起付线制度,起付线及以下的医疗费用由本人自付,起付线以上费用且在规定范围内的金额,在县内定点医院住院的按70%报销,每人每年累计报销医药费封顶30万元。”
“此外,我们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23种慢性病,还制定了门诊治疗全年限额报销制度。”郭永田说,慢性病最高限额病种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月限额5000元,全年限额60000元;最低限额病种为癫痫,月限额150元,全年限额1800元。
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全民范围免费医疗的神木,面临的资金风险就更加严峻。
“尽管目前神木还能撑住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的供应,但也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煤炭用完了,而转型又没有成功,过度福利形成的漏洞该如何填补。”王震最后提出的担忧,指向了神木长远的未来。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