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审查不得不说的“秘密”【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电影审查不得不说的“秘密”【3】

2013年07月22日14:59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重点题材

  如同“过五关斩六将”

  冯小刚曾说:“为了审查的‘安全’,大家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作为一个导演,近些年来没能够拍出几部记录这个时代的深刻变革的作品,我们是有愧于心的。”

  “一般题材”的电影,立项和审查时只需要经过电影局一个部门。历史事件、民族宗教、国际外交等非一般题材的影片,因其宏大主题和题材敏感性,被贴上“重点类型重点题材”的标签,而身披这一标签的影片,其审查要经过四五个部门。

  《南京!南京!》是“重点类型重点题材”的典型代表。许多观众在看完之后都会问:“为什么这个片子能过审?”因为电影里的屠杀、强奸等场面,和以往的过审片相比,尺度更大。事实上,《南京!南京!》从筹备到上映,历时近四年。该片在2006年10月立项时就被“毙”,表面原因是当年有四五个导演申请拍摄这一题材,包括张艺谋、唐季礼等,不论是按先来后到的次序还是论资历,都轮不到陆川来拍。而陆川则先斩后奏,还未立项就先行组建剧组,“决定死磕”。陆川和制片人四处奔波解释,希望能打动相关部门,强调“拍这个电影不是添乱,就是为了尽量还原那段历史。”6个月后,终于拿到了拍摄许可证。

  拍摄后的审查,则出人意料地顺利。虽然经过四五个部门、耗时四个多月,但最终的修改意见只有两页纸。“竟然不用大改!”这是陆川当时发出的感叹。片子最终只是出于商业考虑剪掉了到了最后的25分钟。陆川松了一口气:“很多人看完后问为什么能过审。其实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机制没有那么死板。”

  冯小刚的《1942》、《唐山大地震》,都同样属于“重点类型重点题材”,虽都经过多个部门审查,但也都相对顺利,《唐山大地震》甚至以少有的“零意见”一路过关。《1942》过审后,冯小刚曾在微博上表示:“23位审委一致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电影水到渠成。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吃饭也香了。”

  然而,2011年8月的政协专题会议上,冯小刚就曾言辞激烈地炮轰审查制度:“为了审查的‘安全’,大家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作为一个导演,近些年来没能够拍出几部记录这个时代的深刻变革的作品,我们是有愧于心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创作者的视野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我们的审查给创作带来的伤害和桎梏。”

  冯小刚曾表示:“《天下无贼》用贼做主角,这是之前绝对没有的,你在歌颂谁?不停地做工作后,最终拍了出来,上映后也没有发现不良后果;《集结号》也是,拍之前有人反对,最后大家觉得这个片子没有对军队造成不好的影响;一直到《1942》,有人说,中国这么多好事,你为什么要挑这么一个恶心事来拍,做工作后,领导接受了。”冯小刚称自己一定要发出声音,“这样中国导演才能有机会跟好莱坞PK,保住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