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三:破解超深富含水地层盾构难题
盾构施工在北京很常见,但随着地铁线路四通八达陆续建成,可供开掘的地下空间已经很有限,只能不断挑战深度极限。
在前三门大街地下,地下直径线划出了一道由浅及深再由深及浅的“微笑”曲线。大直径盾构机的庞大身躯,在天宁寺桥区的掘进深度已经达到31米,但为了下穿地铁4号线不得不慢慢下探,过宣武门站时掘进深度达到41米,为北京盾构施工的最深点,形成2号线、4号线、铁路直径线三大交通工程的地下纵向排列。此后盾构机又慢慢向上调整,到正义路路口时掘进深度约23米。
通常,北京地下十几米见水,20多米就进入承压水区域,地下施工很可能导致地下水喷涌而出,只能采取降水手段白白浪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这条铁路地下直径线施工,则成功实现了泥水盾构全地层适应性,更换国产刀具后对卵石层、砂岩层、粉黏土等不同地质层都能从容应对,尤其无需降水的特点,非常适应今后频繁出现的超深富含水地层盾构施工。
在北京零至30米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殆尽后,北京新建地铁、地下蓄水池、地下公路隧道等,只能向30米至70米深度的第二空间发展。泥水盾构在地下直径线的成功应用,为北京开发更深地层空间提供了成熟可靠的技术。(涂露芳)
(来源:北京日报)
![]() |